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搭石》教材课文解读

课文《搭石》是乡土诗人刘章的一篇散文。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搭石图片

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段(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句子解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句话描写的是调整搭石的老人,刻画了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把“踏踏的声音”比喻成“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文本细读

《搭石》文本细读(1)

  走进著名乡土诗人刘章的这一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没有铺陈,没有华丽;那样洗练,那么朴实。犹如那铺于水中的一排排搭石,娓娓道着一个个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眼前清晰地浮现出那一幕一幕——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背起老人过搭石——仿佛就在眼前。这一幅幅真切的画面在心中飞转着、重叠着、混合着,终至模糊了,沉淀下来的是这样两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和“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以及“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这几个看似普通又分明不一般的词语——一如搭石外表平凡而内在丰富,又如文章朴实而意蕴深长。

  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本文的研读点,我在上课时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涵咏、品析词句,走近搭石,走进画面,感受平凡画面之中的诗情画意,品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情感。

  带着这样的设想,我再次走进那几个画面之中,逐一审视着,又发现,“早早”、“一定会”、“总会”、“总要”、“协调有序”和“理所当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早早摆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发现搭石不稳,一定会调整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一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同到溪边时,总会让别人先过是理所当然的”,“总要背负老人过搭石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一连串的理所当然,用各自的精彩,演绎着这样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文本细读(2)

  (解题:搭石就是,深秋时节,把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这篇课文要想学生们讲述的“搭石”。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它任人走,任人踏,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可见作者想借搭石来歌颂精神与品质,借物喻人。《搭石》是人民作家刘章笔下充满诗请画意的一篇散文。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山村,到石家庄工作以后,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那潺潺的溪流;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无序地横穿马路,便想起了乡亲们走搭石时的协调有序和彼此的礼让;看到人们从不肯弯腰拾起马路中间的石头、树杈,便想起了乡亲们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忽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他写下了此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说明小溪的特点,为搭石作铺垫。)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小溪与村民们的关系,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在漫长的汛期里,常常都会有山洪爆发,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是山洪已过,因为汛期水盛,也不可能摆上搭石,所以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带给人们的是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汛期刚过——)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介绍什么是搭石。搭石不是随意地摆放,而是按一般人能跨的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的横着摆上一排,也是为了溪水能流过去。同时摆上的还有家乡的和谐美和乡村人的质朴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心句,搭石在家乡的特殊性。)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责备)这里的人懒惰(duò)。(摆搭石的重要性)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年长的老乡,拿着东西,匆匆地踏过搭石。噢,有块石头已经不是那么平稳了,他皱起了眉头:下一个经过的人,该掉进水里了,有什么事能紧要过乡亲们的安全呢?把东西撂在岸上,脱鞋绾裤,趟进冰冷的溪水,挪一挪,踩一踩,溪水已没过了石面。在附近寻找,找寻,终于找到合适的石头搭上,挪一挪,踩一踩,平稳了;“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写出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走搭石的方法)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如果----就---”表示假设)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两句,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叠词“漾漾”“绰绰”朗读时要轻点,读出美感。“绰绰”的意思:形容姿态柔美。在一个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乡亲们早早地出工了。微风拂过,清澈明亮的溪面漾起了层层波纹,走在搭石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犹如一曲轻快的音乐;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更没有人指挥,一切都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身姿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水光、人影两相和,这分明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乡亲们在搭石上来来去去,经常都会有面对面碰上的时候,从没有人争抢,也不需太多的言语,你拿的东西多你先过;你着急赶时间,你先过;你比我年长,你先过;等对方过了河,还没忘唠嗑上几句家常话。同时唠嗑出的还有乡亲们的谦让美和村子里的融洽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年轻人遇上老年人来走搭石,不需要叫唤,不会有一丝犹豫,他必定会深深地弯下身子,让老人舒舒服服地趴在自己的背上,把老人安安全全的送过小溪去。老人不需要道谢,年轻人也没想过要老人感谢,因为他们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当这位年轻人年老的时候,也一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它是乡亲们质朴、善良、无私的化身,它是乡亲们辛勤劳作、热爱生活的见证。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最真实写照。)

《搭石》文本细读(3)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写出了溪水两岸的居住的人群及溪水的特点,为下文的“搭石”做铺垫。)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上工、下工,还是赶集访友,小溪都是人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平整方正”说明了选择石头的条件,这样使人走起来相对稳当。)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间隔一般都是两尺左右,走起来才能协调。看来搭石还是很讲究的!)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就给人们解释出了什么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心句,总结了搭石对于家乡来说的特殊性)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这两句话略写了人们摆搭石,从这里也能看出人们摆搭石的重要意义。)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不要说年轻人了,即使是上了点年岁的老人,也会去用心的调整不平稳的石头。从“无论、只要、一定、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体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本段主要采用的是点面结合的方式,略写“人们早早摆搭石”这个“面”,侧重描写描调整搭石的老人这个“点”。这又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美!看不见得美!)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用俗语来总领本段,突出走搭石的特点——紧走。)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运用了假设关联词,从发面写出了人们进走搭石的原因。)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叠词运用。晨雾中,勤劳的乡民们上工的身影,协调的步调,伴着悦耳的水流声,走出了一曲动人的音符!暮霭沉沉,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原路归来,欢快的流水声洗去了一天的疲劳,人影与光影交融,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里体现了淳朴的乡民们相互谦让的优良品质。)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尊老爱幼的美德已成为他们一种习惯,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折射出了人们那种美好的心灵!相信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为这道亮丽的风景线绘制了更加绚丽的一笔!)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里,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也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文本细读(4)

  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解题:首先说这个搭石在这里是一个名词,非动词也。搭石看似写一块块拼起来方正的石头,实际上更是写那里的乡亲们,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介绍刘璋爷爷家乡的一些情况,让孩子想象汛期未到时,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与山洪暴发时,人们过河的情景)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脱鞋绾裤,并创设情景,让孩子明白每次过河都要脱鞋绾裤的不方便,而与后文搭石提供的便利形成鲜明对比。)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平整方正的石头”过往的人踩上去非常平稳、舒服;“二尺左右的间隔”是我们一般人一步的大小,这样的用心足以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向我们解说什么是搭石,并暗含搭石对于人们过河的重要作用)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我觉得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搭石确确实实为这里的风景锦上添花,二、搭石的存在让这里的人具有一种淳朴的民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为过往的人提供方便似乎已经成为那里约定成俗的习惯,说明这里的人很勤劳)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见到不平稳石块,一定会放下东西,摆好石块,才肯离去。我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他们一心想着别人)。

  (一行人走石图)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什么是协调有序,什么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体会那份和谐的画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处山峦叠嶂,绿树成荫。近处溪水潺潺,水波漾漾。人么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声音是那么优美,这眼前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多美好的田园风光啊!)

  (面对面让石图)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我们确实感受到乡亲们相互谦让,纯朴美好的心灵)

  (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着重体会伏字的用法,通过分析字型理解字意,这样更容易让老人趴在他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里的人尊敬老人,助人为乐)(这两个事例,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也感受到画中人物美好的心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善良美、勤劳美、和谐美、谦让美、尊老美、团结美、奉献美、敬业美……)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