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词语

爱汉语网 > 词语 >

吹葭

  • 吹葭
  • chuī jiā
  • ㄔㄨㄟ ㄐㄧㄚ

  •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吹葭
  1.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

    《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杜甫 《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明 高启 《至日夜坐客馆》诗:“旅踪犹泊梗,阳气又吹葭。”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吹葭

chuī jiāㄔㄨㄟ ㄐㄧㄚ

古代将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内,以占知季候。若某节气至,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葭灰便飞动起来,故称节气变换为「吹葭」。见《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唐.杜甫〈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也作「吹灰」。

吹葭

解释

古代候气之法,以葭莩灰填律管之内端,气至则灰散。《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唐杜甫《小至》诗:“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明高启《至日夜坐客馆》诗:“旅踪犹泊梗,阳气又吹葭。”

(来源:百度百科)

  • 相关链接
  • 外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