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见“大饥”。
2.亦作“大飢”。大饥荒;严重的饥荒。《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何休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宋苏轼《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富彦国在青社,河北大飢,民争归之。”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大饥
见“ 大饥 ”。
亦作“ 大飢 ”。大饥荒;严重的饥荒。
《左传·文公十六年》:“ 楚 大饥, 戎 伐其西南。”《公羊传·襄公二十四年》:“大饥。” 何休 注:“有死伤曰大饥,无死伤曰饥。”《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为大饥。”《吕氏春秋·上农》:“因胥岁不举銍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冢中弃儿吸蟾气》:“ 富彦国 在 青社 , 河 北大飢,民争归之。”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dà dài tài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用于“不”后,
jī
1.饿:~餐渴饮。如~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
大饥
大饥,汉语词汇,出自《左传·文公十六年》等书,释义为大饥荒。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