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指吃下食物后,胃里不舒服,恶心甚至呕吐。也说翻胃。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反胃
咽下食物后,胃里难受,有恶心、呕吐症状。
《太平御览》卷三七六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陈思王 精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瞎眼舅爷的糊涂主意,使他顿时象吃了反胃的东西一样,觉得发呕。”
比喻腻烦、厌恶。
秦牧 《艺海拾贝·“上味”》:“如果一篇文学作品,仅仅在文字上平易流畅,而内容毫不足取,那当然没有什么味道,说不定还会令人反胃。”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十一:“这话在他幺伯、幺婶耳里听来,一点不反胃,不过幺伯仍作起难来。”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fǎn
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面。~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3.反抗;反对:~法西斯。~封建。4.翻转:~复。~败为胜。5.推及:举一~三。6.回;还:~击。~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类犬。8.
wèi
1.人和高等动物消化器官之一。上连食管,下连十二指肠。成人胃半充满时,容量为1—3升。长度20—25厘米。能分泌胃液,消化食物。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反胃
fǎn wèiㄈㄢˇ ㄨㄟˋ食物咽下后,胃里不舒服,有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
如:「看见一堆油腻的食物,不禁令我反胃。」
也称为「翻胃」。反胃科普中国
中医病证名。反胃,又称“胃反”,是指饮食入胃,停滞不化,良久反出的病症。
“反胃”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指出本病主要病机是脾胃受伤,不能腐熟水谷,临床表现以朝食暮吐为特点。治疗方面提出“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