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息兵;停止军事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唐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新唐书·韦云起传》:“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关中妥安,士气餘饱,然后讨伐,一举可定。”清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粤督请戢兵以俟命。”
2.收起兵器。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戢兵而入,一城获全。”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戢兵
息兵;停止军事行动。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唐 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新唐书·韦云起传》:“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 关 中妥安,士气餘饱,然后讨伐,一举可定。”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 粤 督请戢兵以俟命。”
收起兵器。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一:“戢兵而入,一城获全。”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戢兵
jí bīngㄐㄧˊ ㄅㄧㄥ息兵、止兵不用。
《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唐.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天道宁殊俗,慈仁乃戢兵。」
戢兵
戢兵,汉语词汇。
拼音:jíbīng。
释义:1、息兵;停止军事行动。2、收起兵器。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