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用木刻版印成的书本。中国刻版印书大约兴于唐代,盛行于两宋。对传播和保存中国文化遗产起了很大作用。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刻本
刻板印刷的书籍。亦指版本。
元 无名氏 《广客谈》:“因取刻本摹写,以补其闕。”《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 宋 版 张君房 刻本的《庄子》。”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 宋 本《广韵》流传至今的大都为 南宋 国子监刻本。”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kè
1.雕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立~。4.形容程度深:深~。~苦。5.刻薄:尖~。苛~。6.同“克”。
běn
1.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原来:~来。~领。6.自己这方面的
刻本
kè běnㄎㄜˋ ㄅㄣˇ雕板印成的书籍。如宋刻本、元刻本。
《老残游记.第三回》:「这是部宋版张君房刻本的庄子,从那里得来的?」
刻本
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