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
2.犹不如,不及。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蔑如
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
《汉书·东方朔传赞》:“而 扬雄 亦以为 朔 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 颜师古 注:“言辞义浅薄,不足称也。”《晋书·江灌传》:“ 灌 性方正,视权贵蔑如也,为大司马 桓温 所恶。”《明史·循吏传叙》:“吏治既以日媮,民生由之益蹙。 仁 宣 之盛,邈乎不可復追,而 太祖 之法蔑如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一剑之力,即其权利,国家之法度,社会之道德,视之蔑如。”
犹不如,不及。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虽 伊尹 格于皇天, 周公 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李周翰 注:“ 伊尹 之高德上至皇天, 周公 之明德远照于四海,比之 曹公 则无如德者若此。”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南史·齐纪上·高帝》:“高勋至德,振古絶伦,虽 保衡 翼 殷 , 博陆 匡 汉 ,方斯蔑如也。”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miè
1.无;没有:~以复加。2.无视;瞧不起:轻~。3.微小:视沧海而知滴水之~。4.血污。引申为造谣中伤:诬~。
rú
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5.
蔑如
miè rúㄇㄧㄝˋ ㄖㄨˊ轻视。
《魏书.卷三三.谷浑传》:「趣舍不与己同者,视之蔑如也。」
蔑如
蔑如,汉语词汇。
拼音:mièrú
释义:1、.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2、犹不如,不及。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