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箍头的刑具。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脑箍
箍头的刑具。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的 桑新妇 ,好不藏情的 鲁义姑 。又不曾搥下脑箍,你怎么口声的就招伏?”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贞》:“那鸟官喝道:‘马不弔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廝上起脑箍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秀童 上了脑箍,死而復苏者数次,昏聵中承认了,醒来仍然説没有。”《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着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nǎo
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髓。~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筋。~海。~际。~壳。~颅。~神经。~下垂体。~积水。~溢血。电~。2.头:~袋
gū
1.用竹篾或金属条捆紧;用带子之类勒住:用铁环~木桶。他头上~着条毛巾。2.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儿:柱子上围了六七道金~。左胳膊上带着红~儿。
脑箍
nǎo gūㄋㄠˇ ㄍㄨ一种古代的刑具。捆在头上可以用力收缩夹紧,使人异常痛苦。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则你那捆麻绳用竹签,批头棍下脑箍,可不道父娘一样皮和骨。」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出》:「马不吊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厮上起脑箍来。」
脑箍
脑箍指的是中国古代法外刑具。是将绳索缠于受刑人之首,并加木楔。出于宋而沿至清。据《宋史·刑法志》载,南宋末年,监司郡守,擅置刑具,天下之狱,不胜其酷,“或木索并施夹腕,名曰夹邦;或缠绳子首加以木楔,名曰脑箍”。《清会典事例·刑部'名例律》曰:“捕获强盗,有妄用脑箍。”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