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见“萍迹”。
2.亦作“萍跡”。喻人四处漂流,行踪无定。唐牟融《有感》诗之一:“十年漂泊如萍跡,一度登临一悵神。”宋黄公度《春日怀王庆长》诗:“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明徐霖《绣襦记·套促缠头》:“金尽牀头惹厌憎,风波萍迹任浮沉。”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萍迹
见“ 萍迹 ”。
亦作“ 萍跡 ”。喻人四处漂流,行踪无定。
唐 牟融 《有感》诗之一:“十年漂泊如萍跡,一度登临一悵神。” 宋 黄公度 《春日怀王庆长》诗:“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 明 徐霖 《绣襦记·套促缠头》:“金尽牀头惹厌憎,风波萍迹任浮沉。”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píng
1.浮萍。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jì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萍迹
萍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ínɡjì,是指四处漂流,行踪无定。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