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词语

爱汉语网 > 词语 >

唢呐

  • 唢呐
  • suǒ nà
  • ㄙㄨㄛˇ ㄣㄚˋ
  • 嗩吶

  •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俗称喇叭。簧管乐器。有多种形制,最小的叫海笛。木制,铜喇叭口,一般有八个音孔。发音响亮,富有表现力。是民间吹打乐中的主要乐器。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唢呐
  1. 波斯语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

    金 元 时由 波斯 、 阿拉伯 一带传入我国。《清文献通考·乐二十三》:“其乐器有大鼓、小鼓、铜号、铰子、嗩呐、喇叭。”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非常热闹的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掩住了风声。” 沈从文 《萧萧》:“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唢呐

suǒ nàㄙㄨㄛˇ ㄋㄚˋ

乐器名。古觱篥之属,本回族乐器,原名「苏尔奈」。以木管为身,由细渐粗,上开八孔。木管上端为一细铜管,细铜管前端可套以苇制哨子。木管下端承接一个铜质的喇叭口。音色高亢宏亮。

唢呐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来源:百度百科)

  • 相关链接
  • 外文翻译

英语:also written 锁呐; also called 喇叭; suona, Chinese shawm (oboe), used in festivals and processions or for military purp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