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拍板,打击乐器,因多用檀木制成,所以叫檀板。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檀板
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
唐 杜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陈去病 《惜别词》:“南东金粉足清妍,檀板清樽奏管絃。”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tán
1.檀香,常绿小乔木。木材极香,可制器具,也可入药。2.紫檀,常绿乔木。产于亚洲热带。木材坚硬,紫红色,为优良的家具用材。
bǎn
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钢~。玻璃~。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儿了。3.黑板:~报。~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5.(~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走~。参看〖板眼〗。6.呆
檀板
tán bǎnㄊㄢˊ ㄅㄢˇ乐器名。以檀木制成的拍板,为戏曲伴奏与器乐合奏时的节拍器。
《金瓶梅.第五四回》:「吴铭、李惠立在太湖石边,轻拨琵琶,漫擎檀板,唱一只曲。」
《红楼梦.第五回》:「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
檀板
檀板,简称板,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