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军队在敌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或其他目的而采取的有组织的转移行动。
2.因畏难而后退。
见“ 退却 ”。
亦作“ 退却 ”。却行;倒退。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闻之,以为 毖琼 通情卖己,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卓 送至閤中, 孚 因出刀刺之。 卓 多力,退却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同父 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 茅盾 《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畏缩后退。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浩然 《艳阳天》第四一章:“ 马之悦 不能退却,不能倒下!”
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
《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 规 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 羗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八:“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在退却的路上》:“船夫队长 杨老二 离开 板渡 ,跟随着部队一起退却。”
谓迫使撤退。
《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却 齐 兵。”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倒~。进~两难。2.使向后移动:~兵。~敌。把子弹~出来。3.退出;离开:~席。~职。~伍。~伙。引~。4.减退;下降:~色。~烧。潮水已经~了。5.退还:~钱。~货。~票。把这份礼~
1.后退:退~。~步。2.使退却:~敌。3.推辞;拒绝:推~。~之不恭。盛情难~。4.去;掉:冷~。忘~。失~信心。5.姓。6.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有许多话要说,一时~说不出来。文章虽短~很有力。
退却
tuì quèㄊㄨㄟˋ ㄑㄩㄝˋ后退。
《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纪》「以颜渊配」句下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当今宜捐淮、汉以南,退却避之。」
退却
1.却行;倒退。
2.畏缩后退。
3.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
4.谓迫使撤退。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