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婉辞,称别人有病:近闻贵体~,深为悬念。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违和
不协调;失常。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泰》:“调摄违和,阴阳颠倒。”《宋书·裴松之传》:“惧国俗陵頽,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
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经违和极篤,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 宋 欧阳修 《嘉祐七年与王懿敏公书》:“昨日公谨相过,迺云近少违和,岂非追感悲戚使然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上违和,医药皆公掌之。”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wéi
1.不遵照;不依从:~背。~反。~法。~约。~章。阳奉阴~。2.离别:暌~。久~。
hé hè huó huò hú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5.姓。6.连
违和
wéi héㄨㄟˊ ㄏㄜˊ身体气血失调而生病。多用为称人生病的客套词。
《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刘沨传》:「公去岁违和,今欲发动。」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令亲外太妈陆氏,身体违和,特地叫我寄信。」
违和
违和,是汉语词汇。拼音wéihé,释义是不协调;失常。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如:南朝梁沈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经违和极笃,忽自见大光明,遍于世界。”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