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
2.指俚俗的曲调。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迓鼓
宋 元 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次韵》曲:“攛顿着小丫鬟舞元宵迓鼓,摸索着大肚皮装村酒葫芦。”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村里迓鼓》:“ 元 人乐府有村里迓鼓之名, 宋 人乐苑有迓鼓格,图官衙严鼓之节也。衙讹为迓。曲名村里迓鼓者,以村里而效官衙,其衣装声节,必多可笑者,以是名之。”
指俚俗的曲调。
《老残游记》第九回:“ 申公 在省城里,弹好琴的多着呢,何必听我们这乡里迓鼓。”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yà
迎接:迎~。
gǔ
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手~。花~。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4.用风箱等扇(风):~风。5.发动;振奋:~动
迓鼓
迓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分为花迓鼓(文迓鼓)、武迓鼓、丑迓鼓等。原为北宋的军中歌舞。《续墨客挥犀》卷七记载:“王子醇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因教军士为迓鼓戏,数年间遂盛行于世”。迓鼓是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宋周密《武林旧事.宫本杂剧段数》有《迓鼓儿熙州》。指俚俗的曲调。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