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亦称“鬍子蟾”。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四川峨眉山。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髭蟾
亦称“ 鬍子蟾 ”。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 四川 峨眉山 。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髭蟾
髭蟾(学名:Vibrissaphora)为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髭蟾属动物统称。
髭蟾为中国特有属,成蟾栖息在海拔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蝌蚪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髭蟾成蟾体头部极宽扁;口大、舌大,后端缺刻深;眼大,瞳孔纵置;上颌有齿;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构成网状细肤棱;四肢背面多成纵行,指、趾腹面有粗的纵肤棱;主食蝗虫、蟋蟀、叩头虫、竹蝗、金龟子等多种农林害虫。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