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孔颖达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高诱注:“毇,细也。”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粢食
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
《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孔颖达 疏:“粢食不凿,谓以黍、稷为饭,不使细也。”《淮南子·主术训》:“太羹不和,粢食不毇。” 高诱 注:“毇,细也。”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zī cí
古代供祭祀的谷物。
shí sì yì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拿东西给人吃。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粢食
粢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īshí,是指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