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惰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懒(跟“勤”相对):懒~。
〈形〉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懈怠;懒惰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动〉
衰败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 惰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徒果切《集韵》《韵会》杜果切,音垜。《说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声。或作惰。《玉篇》怠也,易也。《礼·曲礼》临祭不惰。《注》爲无神也。《左传·成十三年》今成子惰。《注》惰则失中和之气。
又《正韵》吐火切,音妥。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徒卧切《正韵》杜卧切,音䝐。懈也,怠也。《增韵》不恭也。《书·益稷》股肱惰哉。《注》懈怠缓,慢也。《左传·僖十一年》受玉惰。《正义》执玉,替其质也。《礼·玉藻》惰游之士。《注》惰游,罢民也。去声。
又通作媠。《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两龚传》媠嫚无状。 亦作憜。《韦元成诗戒》供事靡憜。 亦作墯。《后汉·单超传》徐卧虎唐两墯。《注》持两端也。
又《集韵》徒禾切,音驼。《礼·曲礼》言不惰。《注》惰,讹不正之言。一读徒禾反,一读徒卧反。◎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则入透母矣。《正韵》惰字上声切透母,而去声又切定母,不如《广韵》《集韵》《韵会》上去两声之协于一也。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惰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duò
问:惰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惰字共12画,部首是:忄。
问:惰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惰字是左右结构,惰的笔画顺序:点、点、竖、横、撇、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