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ㄍㄜˊ
  • ㄏㄚˊ
蛤
  • 12画
  • JWGK
  • 左右结构

  • 蛤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蛤”的字义解释

[gé]

1.蛤蜊、文蛤等双壳类软体动物。

2.见〖蛤蚧〗。

[há]

青蛙和癞蛤蟆的统称。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蛤”字

蛤[gé]

〈名〉

  1.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

  2. 另见há

蛤[há]

〈名〉

  1. 蛤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如:蛤鱼(青蛙)

  2. 另见gé

  • 蛤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clam

法语: palourde,moule (n.f)​,grenouille,crapaud

德语: Muschel ,hemmen, zugeknöpfter Mensch (S)​,Kröten (S)​,Frosch (S, Bio)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蜃属。有三,皆生于海。千岁化爲,秦谓之牡厉。又云百岁燕所化。魁,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从虫合声。古沓切

『说文解字注』

()蜃属。属而有大小之别也。有三。目下。皆生于海。三者生于海。别于生淮者也厉、千岁雀所千当作十。雀十岁则爲老矣。月令所云爵入大水爲蛤也。高诱注时则训连上宾字读。云宾雀者、老雀也。栖人堂宇之闲如宾客者。秦人谓之牡厉。本艸经虫鱼上品有牡蛎。海蛤者、百岁燕所也。本艸经虫鱼部上品有海蛤。陶隐居云。以细如巨胜润泽光净者好。图经云。久烂者爲海蛤。未烂有文理者爲文蛤也。此又其一也。魁蛤、一名絫、老服翼所也。服翼、蝙蝠也。详尔雅、方言。释鱼。魁。陆注曰。本艸云魁状如海蛤。圎而厚。外有理纵横。卽今之蚶也。按宋人谓之瓦屋子。今浙人食之、亦名瓦陇子。以其纹理名之。此其一也。以上三十二字今本有譌夺。依尔雅音义正。从虫。合声。古沓切。八部。

【唐韵】【正韵】古沓切【韵会】葛合切,音鸽。【玉篇】蚌蛤也。【礼·月令】雀入大水爲蛤。【国语注】小曰蛤,大曰蜃。【前汉·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注】似蚌而圆。【大戴礼】蚌蛤龟珠,与月盈亏。

又魁蛤。【韵会】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

又文蛤。【梦溪笔谈】文蛤卽吴人所食花蛤也。

又灵蛤。【酉阳杂俎】仙药有白水灵蛤。

又万年蛤。【飞燕外传】眞腊夷献万年蛤。

又山蛤。【本草】在山石中藏蛰,似虾蟇而大,黄色,能吞气飮风露。

又虾蛤,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

又蛤鱼,蛙名。【本草】蛙小其声曰蛤,俗名石鸭,所谓蛤子也。【韩愈诗】蛤卽是虾蟇,同实浪异名。

又蛤解。【扬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宫大而能鸣,谓之蛤解。详蚧字注。

又蛤蜊,见蜊字注。 【韵会】作,从虫合声。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蛤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蛤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gé / há

  • 问:蛤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蛤字共12画,部首是:虫。

  • 问:蛤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蛤字是左右结构,蛤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点、撇、捺、横、竖、横折、横。

蛤(hágé)(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蛤蜊是一种对于可食用双瞉贝类的泛称。在中国古代,蛤、或蚌泛称具两片相等的壳的软体动物,有时特指文蛤。蛤蜊则是指生长在东南沿海中的软体动物。在山东胶东半岛部分地区以及大连部分地区将蛤字读成(ga),这是地方方言而并不是多音字。在福建地区,蛤蜊通常指泥蚶。在台湾,可食用的双瞉贝类都被泛称为蛤蜊,如文蛤、花蛤、粉蛤、竹蛤,相当于古代的蚶、车螯和花蛤。居住在海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蚶仔(hamma),主要是指文蛤。居住在淡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蜊仔((lâ-á),或蚬,通常是指河蚬。双壳类通常栖于浅海、淡水或河海交界的砂质或泥质的水底。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另一个读音为“ha(阳平)”,用于“蛤蟆”一词。近来也兴起了用“蛤”来表示“哈”“的意象。(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