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挟字解释
- 引证解释
同“夹”(jiā)
[jiā]
心里怀着(怨恨等):~嫌。~恨。~仇陷害。
[xié]
〈动〉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holdsth.underthearm]
挟,俾持也。——《说文》
挟其枪。刈耨鑮。——《国语·齐语》
右掖曰挟。——《管子·小匡》注
挟经秉枹。——《国语·吴语》
何冯弓挟矢。——《楚辞·天问》
左挟弹,右摄丸。——《战国策》
挟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骑马挟矢。——明·魏禧《大铁椎传》
操刀挟盾。——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挟匕首。——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挟制
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
挟天子以征四方。——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挟东宫二王。——明·顾炎武《复庵记》
将挟兵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挟养(挟制豢养);挟挠(挟制扰乱);挟今;要挟
怀抱,怀有
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挟仇(心怀仇恨);挟私(心怀私念);挟忿,挟怨;挟策(胸怀计谋);挟义(怀持正义);挟奸(心怀奸计);挟嫌;挟恨
携带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又如:挟册(携带书籍);挟策(手拿书本);挟子巢栖
占有,拥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
倚仗,依恃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
又如:挟依,挟恃(依仗);挟势(依仗权势)
隐藏。
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
夹杂;夹带
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抱朴子·外篇》
辅佐,从旁协助
挟,辅也。——《广雅》
又如:挟佐;挟赞(辅佐);挟辅
搀扶
挟澄源。——《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挟予以登。
挟[xié]
- 挟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俾持也。从手夹声。胡颊切
【唐韵】【正韵】胡颊切【集韵】【韵会】檄颊切,音协。【说文】俾持也。【增韵】带也,掖也。一曰辅也。【诗·大雅】旣挟四鍭。【仪礼·鄕射礼】兼挟乗矢。【注】方持弦矢曰挟。古文作接。【齐语】挟其枪刈耨镈,以旦莫从事于田野。【注】在掖曰挟。
又【尔雅·释言】藏也。【前汉·惠帝纪】除挟书律。【注】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又【广韵】怀也,护也。【孟子】不挟长,不挟贵。【朱注】挟者,兼有而恃之之称。
又会也。【晋语】遇兆挟以衔骨,齿牙爲猾。
又【扬子·方言】挟斯,败也。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或器物弊,谓之挟斯。
又【集韵】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传·宣十二年】三军之士,皆如挟纩。
又【集韵】讫洽切【正韵】古洽切,与夹同。亦持也。
又【集韵】【韵会】子洽切,音啑。
又【集韵】吉协切,音颊。
又作荅切,音匝。义同。或作抸。
又【集韵】【韵会】卽协切。与浃通。【诗·大雅】使不挟四方。【传】挟,达也。【疏】挟者,周匝之义,故爲达。【周礼·天官·大宰】县治象之灋于象魏,挟日而敛之。【注】从甲至甲谓之挟日,凡十日。【释文】又作浃。【荀子·礼论篇】方皇周挟。【注】挟读爲浃。匝也。
又【正韵】卽涉切,音接。义同。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挟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挟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xié / jiā
问:挟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挟字共9画,部首是:扌。
问: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挟字是左右结构,挟的笔画顺序:横、竖钩、提、横、点、撇、横、撇、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