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濺字解释
亦作“湔”。液體迸射。
[jiàn]
見“濺濺”。
[jiān]
- 濺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水。出蜀郡緜虒玉垒山,东南入江。从水前声。一曰手之。子仙切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垒山。东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后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蛮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广汉郡緜竹县紫巖山、緜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广汉郡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过郡三者、蜀郡广汉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经云。又东过江阳县南。雒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雒县南。东南注之。是卽汉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阳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汉志之玉垒山。水经以雒爲湔也。江阳今四川泸州。緜虒玉垒山当在松潘衞境内。蜀都赋曰。廓灵关以爲门。包玉垒而爲宇。刘逵注。玉垒、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后。古曰宇。灵关在前。故曰门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县至汉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县至汉州合緜水。其下流经州、资阳县、资县、内江县、富顺县至泸州城与大江会。于汉志、水经皆无不合。特其名或异耳。此史所谓中水也。其上游据郦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诸偁。故今谓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汉志亦不谓湔爲沱。从水。声。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经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别一义。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仅濯其垢处曰湔。今俗语犹如此。此相沿古语。如云湔裙是也。广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说文而互易其先后耳。字林葢全袭说文语。而郦书于湔水出緜虒玉垒山下引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谓半浣爲湔水别名。亦其涉猎者博。不无抵梧。濯者、也。湔者、半也。说文属辞之法。
【广韵】则旋切【集韵】【韵会】将先切,音笺。溅溅,水疾流貌。【沈约诗】出浦水溅溅。
又【广韵】【集韵】子贱切,音箭。水激也。通作湔。【史记·蔺相如传】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
又【集韵】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汗洒也。
又才线切,音贱。激也。 【集韵】或作浅。
又作。通作碊。
- 相关问答
问:濺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濺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jiàn / jiān
问:濺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濺字共18画,部首是:氵。
问:濺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濺字是左右结构,濺的笔画顺序:点、点、提、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横、斜钩、撇、点、横、斜钩、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