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帽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帽子:呢~。草~。衣~整齐。
2.(~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儿。螺丝~儿。笼屉~儿。
〈名〉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动〉
戴帽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 帽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冂;二,其饰也。凡冃之属皆从冃。莫报切
(冃)小儿及蛮夷头衣也。谓此二种人之头衣也。小儿未冠。夷狄未能言冠。故不冠而冃。荀卿曰。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杨注。务读爲冒。拘与勾同。淮南书曰。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高注。古者、葢三?以前也。鍪着兜鍪帽。言未知制冠。按高注兜鍪二字葢浅人所加。务与鍪皆读爲冃。冃卽今之帽字也。后圣有作。因冃以制冠冕。而冃遂爲小儿蛮夷头衣。从冂。二其饰也。古报切。古音在三部。凡冃之属皆从冃。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释名】冒也。【说文】本作冃。【徐铉曰】今作帽。帽名犹冠。义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无帽,冠下有纚,以缯爲之。后人因之帽于冠,或裁纚爲帽。自乗舆宴居,下至庶人无爵者,皆服之。江左时,野人已着帽,人士亦往往而见,但无顶圈矣,后乃高其屋云。【隋书·礼仪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
又有缯皂杂纱爲之,高屋下裙,盖无定準。【唐书·车服志】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賔客之服也。
又通作冒。【史记·绛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爲冒絮。
- 相关问答
问:帽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mào
问:帽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帽字共12画,部首是:巾。
问:帽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帽字是左右结构,帽的笔画顺序:竖、横折钩、竖、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