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蓂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蓂”的字义解释
见〔菥蓂〕
[mì]
〔蓂荚〕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míng]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蓂”字
——见“菥蓂”(xīmì)
另见míng
蓂[mì]
另见mì
蓂[míng]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析蓂,大荠也。从艸冥声。莫歴切
『说文解字注』
(蓂)析蓂、二字逗。大荠也。此齐当作齐。许君荠爲蒺黎字。则荠菜必当作齐。如洛爲归德水名。则知豫州水名必作雒也。说文字多与尔雅异。后人依尔雅改之。释艸曰。菥蓂、大荠。郭云。似荠叶细。按此齐菜中之一种也。从艸。冥声。莫历切。古音在十一部。
【唐韵】莫经切,音冥。蓂荚,瑞草。尧时生于庭。【玉篇】曆得其分度则蓂荚生于阶,月一日一荚生,十六日一荚落。
又思蓂子,药名。【炮炙论】思蓂子,味苦,煎之有涎。
又【广韵】【正韵】莫狄切,音觅。【尔雅·释草】菥蓂,大荠。【张衡·南都赋】菥蓂竽瓜。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蓂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míng
问:蓂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蓂字共13画,部首是:艹。
问:蓂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蓂字是上下结构,蓂的笔画顺序:横、竖、竖、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点、横、撇、点。
蓂是古代汉族传说中尧时的一种瑞草。亦称“历荚”。据说,唐尧的时候,阶下生了一株草,每月一日开始长出一片荚来,到月半共长了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月小则留一荚,焦而不落。这一荚称为蓂。后世诗文家就用“蓂”字代替荚。(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