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pǒu
  • póu
  • ㄆㄡˇ
  • ㄆㄡˊ
掊
  • 11画
  • RUKG
  • 左右结构

  • 掊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掊”的字义解释

[póu]

1.搜刮;聚敛。

2.挖掘。

[pǒu]

1.打击:~击。

2.同“剖(pōu)”。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掊”字

掊[póu]

〈动〉

  1. (形声。从手,咅(pǒu)声。本义:用五指扒土)

  2. 同本义

    掊,杷也。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字亦作刨,作抔)——《说文》

    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汉书·郊祀志上》。注:“谓手杷土也。”

    又如:掊土得鼎

  3. 聚敛;搜括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宋·王安石《兼并》

    又如:掊克(聚敛;搜括);掊昌(聚敛贪昌);掊聚(聚敛;搜括);掊取(搜括)

  4. 另见pǒu

掊[pǒu]

〈动〉

  1. 击;抨击

    勾践终掊而杀之。——《战国策·秦策》

    又如:掊攻(抨击)

  2. 击破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逍遥游》。司马注:“击破也。”

    又如:掊斗折衡(毁弃斗和秤。反映道教顺应自然毁弃礼法的虚无观点)

  3. 通“抔”。以手捧物[holdsth.withcuppedhands]

  4. 通“踣”。仆倒

    乃顾麾左右戟者掊兵罢去。——《史记·吕太后本纪》

  5. 另见póu

  • 掊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to extract; injure

法语: casser,frapper,ravir ?,recueillir

德语: schlagen, erreichen ,Pou (Eig, Fam)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把也。今盐官入水取盐爲掊。从手咅声。父沟切

『说文解字注』

(掊)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麦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汉皆言掊视得鼎。师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传曰。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以自伐释掊、以好胜人释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义谓己兼倍于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书亦作掊克。赵注但云不良也。知诗本不作掊。毛意谓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与捊音义近。有深取意。则不同捊也。毛诗释文云。掊克、聚敛也。此谓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释掊、以能释尅。此亦必古说。但皆非毛义。方言掊训深、与许说合。○六书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从手。咅声。父沟切。广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盐官入水取盐爲掊。百官志注引胡广曰。盐官掊坑而得盐。

【唐韵】步侯切【集韵】【韵会】【正韵】蒲侯切,音裒。【说文】把也。今盐官入水取盐爲掊。【史记·封禅书】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后汉·百官志盐官注】盐官掊坑而得盐。

又聚敛也。【诗·大雅】曾是掊克。【扬子·方言】深也。【郭璞注】掊克深能。

又与裒通。减也。【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掊。

又【唐韵】缚谋切【集韵】房尤切,音浮。亦把也。

又【唐韵】薄交切【集韵】蒲交切,音庖。引取也。或作捊。

又作抱。

又【唐韵】方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彼口切,音㨐。击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普后切,音剖。义同。【庄子·人闲世】自掊击于世俗。

又与剖同【庄子·胠箧篇】掊斗折衡。

又【集韵】【韵会】芳遇切,音赴。与踣仆同。顿也。【史记·吕后纪】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

又【集韵】鼻墨切,音匐。义同。

又蒲枚切,音裴。克也。

又姓。【史记·袁盎传】乃之掊生所问占。【注】秦时贤士。善术者。【汉书】作棓。 【说文】父沟切。本作㧵。隶省作掊。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掊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掊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pǒu / póu

  • 问:掊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掊字共11画,部首是:扌。

  • 问:掊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掊字是左右结构,掊的笔画顺序:横、竖钩、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

掊,两种读音:póupǒu。例如培(读póu)字在理论上既可以是聚拢泥土,也可以是扒拉泥土,但古人定义为“聚拢泥土”,所以“培”字今字典义是“往植物根部聚土”。但“掊”字特别,既有用为“扒分”的意思,如“掊土得鼎”;也有“聚拢”的意思,如字通“抔”,为“双手聚拢(豆子等物)而捧起”的意思。(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