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祇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qí]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zhǐ]
〈名〉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同本义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通“疧”。病患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形〉
很大。
如:祇悔
盛大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另见zhǐ
祇[qí]
- 祇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巨支切
(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转入十六部用。从示。氏声。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释文云。祇、辞也。马同、音之是反。此读祇爲语辞、适也。五经文字、广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郑云病也。此读祇爲疧。与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肃作禔、时支反。陆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韩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读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则误。○又祇旣平。唐石经作衹。释文云。京作禔、说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读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郑云当爲坻、小也。此则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当爲者皆是改其形误之字。云当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读如者、以同音之字拟之。此云当爲、则郑谓祇爲字之误也。○五经文字衣部曰。衹、止移切、适也。广韵五支曰。衹、章移切、适也。唐石经衹旣平。左传衹见疏也。诗衹搅我心。诗、论语亦衹以异。字皆从衣。正用张参字㨾。而张参以前颜师古注窦婴传曰衹适也、音支。其字从衣。岂师古太宗朝刊定经籍皆用此说欤。宋类篇则衹祇皆云适也。不画一。韵㑹则从示之祇训适也。近日经典训适者皆不从衣。与唐不合。
【唐韵】巨支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音岐。同示,地神。【说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又安也。【诗·小雅】壹者之来,俾我祇也。【注】壹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易·复卦】不远复无祇悔。【韩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复,是无大悔。
又【广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适也,但也。【诗·小雅】祇搅我心。 【韵会】孙奕示儿编曰:祇两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训适是也,如诗亦祇以异。扬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乐也欤。陆德明司马温公以爲音支。今杜诗韩诗或书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读曰质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广韵】秖,丁尼切。皆注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左传·昭十二年】是以获没于祇宫。【马融云】圻内游观之宫。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祇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祇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zhǐ / qí
问:祇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祇字共8画,部首是:礻。
问:祇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祇字是左右结构,祇的笔画顺序:点、横撇/横钩、竖、点、撇、竖提、横、斜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