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zān
  • ㄗㄢ
簪
  • 18画
  • TAQJ
  • 上中下结构

  • 簪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簪”的字义解释

1.簪子,旧时用来别住头发的一种饰物。用金属、玉石、骨头等制成。

2.插;戴:~花。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簪”字

〈名〉

  1. (形声。从竹,賛(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动〉

  1. 插戴在头上[wearinone’shair]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2.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 簪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德语: Haarnadel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注』俗旡。今俗行而正废矣。从竹。从朁。朁声。

〔古文〕兂【广韵】侧吟切【集韵】【韵会】缁岑切【正韵】缁深切,音㻸。首筓也。【释名】簪,兓也,连冠于髮也。

也,因形名之也。

又【广韵】作含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含切,音鐕。义同。

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羣朋合聚,而疾来也。

又【前汉·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袅。【注】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

又【集韵】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肃读。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旧读作攒。 【集韵】或作、篸。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簪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zān

  • 问:簪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簪字共18画,部首是:日。

  • 问:簪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簪字是上中下结构,簪的笔画顺序:撇、横、点、撇、横、点、横、撇折、撇、竖提、横、撇折、撇、竖弯钩、竖、横折、横、横。

古代汉族发饰,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簪是古代妇女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