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軫字解释
见“轸”。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车后横木也。从车㐱声。之忍切〖注〗,俗字。
(轸)车后横木也。木部横、阑木也。舆人注曰。轸、舆后横者也。方言曰。轸谓之枕。秦风。小戎俴收。传曰。收、轸也。近戴先生曰。舆下之材、合而成方。通名轸。故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郑注专以舆后横木爲轸。以輢式之所尌三面材爲軓。又以軓爲任正者。如其说宜记于舆人。今辀人爲之。殆非也。舆人爲式、较、轵、轛、轸、輢、軓。辀人爲辀、衡、轴、伏兔。记不言輢、軓、衡、伏兔之度。輢軓、舆揜版耳。衡围準乎轴。伏兔、取节于辀。当兔、省文互见。桐城姚氏鼐曰。记曰轸之方以象地。葢轸方六尺六寸。记曰参分车广。以其一爲隧。葢以二尺二寸爲舆后。其前广如轸。而深四尺四寸。以设立木焉。是爲收。毛公曰。收、轸也。谓舆深四尺四寸收于轸矣。非谓轸名收也。玉裁按似姚氏之说爲完。合舆下三面之材、与后横木而正方。故谓之轸。亦谓之收。轸从㐱。密緻之言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注曰。振犹收也。以振与轸同音而得其义。故曰犹。郑未尝不谓合四面爲轸矣。六分车广、以一爲轸围。輢轼所尌之围亦在其中矣。浑言之、四面曰轸。析言之、輢轼所尌曰軓。輢后曰轸。又析言之、轼前曰軓。许言车后横木。可知车后非无植者衡者以接于輢。或其制庳于轼耳。不独有合于三面材者也。从车。㐱声。之忍切。十三部。
【集韵】【韵会】【正韵】止忍切,音胗。【说文】车后横木也。
又【广韵】转也,动也。【扬子·太经】轸转其道。
又车衆盛也。【淮南子·兵略训】士卒殷轸。【注】殷轸,乗舆多盛貌。
又纡轸,隐曲也。【楚辞·九章】心郁结而纡轸。
又地形盘曲貌。【后汉·冯衍传】路纡轸而多艰。
又轸怀,痛念也。【楚辞·九章】出国门而轸怀。
又【韵会】宿名。【史记·律书】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也。
又【天官书】轸爲车,主风。【注】轸与巽同位,车动行疾有似于风,故主风。
又琴下转絃者谓之轸。【李白诗】拂霜弄瑶琴。
又国名。【左传·桓十一年】楚屈瑕将盟贰、轸。【注】贰、轸皆国名。
又姓。○按《考工记》加轸与轐焉。郑注云:轸,舆也。《轮人》轸围注:轸,舆后横者也。《辀人》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舆方而言,不言舆言轸者,轸,舆之本也。戴侗据舆方之说以驳郑氏,谓轸爲舆四面木。《博雅》轸谓之枕,《释名》轸,枕也。轸横在前如卧牀之有横枕也。枕有横无直,则四面之说非也。《韵会》轸注引《秦风·小戎》俴收注云:收,轸也。疏云:大车前轸至后轸其深八尺,兵车之轸四尺四寸,比之爲浅,故曰俴收。收者,车前后两端横木所以收敛所载也。合郑注与《诗》疏观之,则是四面方者爲舆,前后横者爲轸,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载人物者也。郑注屡变其辞,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 相关问答
问:軫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zhěn
问:軫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軫字共12画,部首是:車。
问:軫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軫字是左右结构,軫的笔画顺序: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撇、撇、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