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蜂蜜的种类

蜂蜜的种类

时间:2023-08-04 15:04:08人气:1429作者:静静我要评论(0)

蜂蜜的种类

一、蜂蜜按等级分的种类 根据等级划分 1等蜜 蜜源花种:枇杷,荔枝,龙眼,椴树,槐花,紫云英,狼牙刺,荆条蜜,百花蜜等。 颜色:水白色,白色,浅琥珀色。 状态: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体。 味道:果占环高,滋味甜润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 2等蜜 蜜源花种:枣花,棉花等。 颜色:黄色,浅琥珀色,琥珀色。 状态:透明,黏稠的液体或结晶体。 味道:滋味甜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香味。 3等蜜 蜜源花种:乌桕等 颜色:黄色,浅琥珀色,深琥珀色。 状态:透明或半透明状黏稠液体或结晶体。 味道:味道甜无异味。 4等蜜 蜜源花种:葵花,桂花,柚子,柑桔,桉树等。 颜色:深琥珀色,深棕色。 状态:半透明状黏稠液体或结晶体,混浊。 味道:果占环低,甜度偏低,味道甜有刺激味。 注:凡在同等蜜中混入低等蜜时按低等蜜定。

二、蜂蜜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来源 我们知道,蜜蜂酿造蜂蜜时,它所采集的“加工原料”的来源,主要是蜜源地花蜜,但在蜜源缺少时,蜜蜂也会采集甘露或蜜露因此我们把蜂蜜分为天然蜜和甘露蜜。 天然蜜 天然蜜就是蜜蜂采集花蜜酿造而成的。它们来源于植物的花内蜜腺或在外蜜腺,通常我们所说的蜂蜜就是天然蜜,又因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又分为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桔花蜜,椴树蜜、荔枝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油菜蜜、枣花蜜、野桂花蜜、龙眼蜜、野菊花蜜、狼牙蜜等。 蜜蜂虽然在某一个时期只从一种植物上采集花蜜,但是,大多数蜂蜜中常常含有几种类型植物的花粉或花蜜,例:南方荔枝花末期接着有龙眼花,油菜花末期接着有紫云英开花,所以龙眼蜜里必含有荔枝蜜成分,紫云英流蜜初期必有少量油菜蜜成分。一般情况下,蜂蜜是以一种或几种主要来源的花名来命名的。一般地说,某单花蜜就是该蜜源植物的花粉比例占绝对优势,例如在东北的椴树蜜中,椴树花粉应占绝对优势,蜜色白润。但也有许多植物同时开花而取到的蜜,因它有两种以上的花粉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当人们对蜜源植物不了解之前,只以生产季节把蜂蜜分为春蜜,夏蜜、秋蜜和冬蜜。 甘露蜜 甘露蜜是蜜蜂从植物的叶或茎上采集蜜露或昆虫代谢物(即甘露)所酿制的蜜,蚜虫吸取了植物的汁液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吸取了其中的蛋白质和糖分,然后把多余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来洒在植物枝叶上,蜜蜂就以它为原料酿造成甘露蜜。

三、蜂蜜根据生产方式分类 根据生产方式 按生产蜂蜜的不同生产方式,可分为分离蜜、巢蜜、压榨蜜等。 分离蜜 分离蜜,又分离心蜜或压榨蜜,是把蜂巢中的蜜脾取出,置在摇蜜机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摇出并过滤的蜂蜜,或用压榨巢脾的方法从蜜脾中分离出来并过滤的蜂蜜。这种新鲜的蜜一般处于透明的液体状态,有些分离蜜经过一段时间就会结晶,例如油菜蜜取出后不久就会结晶,有些分离蜜在低温下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结晶。 巢蜜 巢蜜,又称格子蜜、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在规格化的蜂巢中酿造出来的连巢带蜜的蜂蜜块,巢蜜既具有分离蜜的功效,又具有蜂巢的特性,是一种被誉为最完美、最高档的天然蜂蜜产品。人们根据蜜源植物的流蜜规律及蜜蜂封盖蜜脾的习性,可以按照不同的格式生产单蜜,一个巢框可以分为4块、8块、12块不等。实验证明只要外界蜜源充足,无论大小方格,蜜蜂都能够造脾、灌蜜、封盖。单蜜块面积越大,封盖越快。 市场上出售的巢蜜是用透明无毒的硬塑料做成大小及形状不同的格子或把盖封好的全蜜脾用刀分割成一定形状的蜜块并用硬塑料盒装的巢蜜,先制作一定格式的巢框,然后将小块的巢础嵌入格内,装进巢框后放入蜜群中,让蜜蜂在格子内营造巢脾、贮蜜、封盖成巢蜜,巢蜜有双面和单面的,酿制成符合规格的巢蜜后,取下成熟的巢蜜块,装盒、包装即成为市场上的商品巢蜜。 压榨蜜 压榨蜜是旧法养蜂和采捕野生蜂蜜所获得的蜂蜜。

四、蜂蜜根据物理状态的分类 根据物理状态 蜂蜜在常温、常压下,具有两种不同物理状态,即液态和结晶态(无论蜂蜜是贮存于巢洞中还是从巢房里分离出来)。液态蜜也就是蜂蜜从蜂巢中分离出来并始终保持着透明或半透明黏稠状的液体。然而多数品种蜂蜜放置一段时间后,尤其在气温较低时,逐渐形成结晶态,这样蜂蜜称为结晶蜜。 结晶是由于蜂蜜中所含葡萄糖具有易结晶的特性,所以结晶蜂蜜并没有降低其营养价值和天然食品的本性,是纯粹的物理现象。 结晶蜜由于晶体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大粒结晶、小粒结晶和腻状结晶,结晶颗粒直径大于0.5微米的为大粒结晶;颗粒直径小于0.5微米的为小粒结晶;结晶颗粒很小,看起来似乎同质的,称为腻状结晶或油脂状结晶。 天然的含有活性酶的蜂蜜不能加热至60摄氏度以上,否则活性酶会在高温下变性失活,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蜂蜜在温开水或凉水冲泡时口感甜,用较高温度冲泡口感会变酸。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