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有哪些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3-08-06 11:13:17人气:1442作者:追风我要评论(0)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是公卫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神经系统有无损害、受损部位、范围、性质及程度等。神经系统检查要求准确性较高,检查时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神经系统检查必备的检查工具有叩诊锤、棉签、大头针、手电筒、音叉、双规仪、检眼镜等。

(一)肌力

1.肌力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嘱被检查者作各肢体的伸屈和抬高活动,观察其肌力和活动范围,称主动检查法;嘱被检查者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适当的阻力,让其对抗,如扳腕、屈臂等,了解其对阻力的克服能力,称被动检查法。

2.肌力的判别:一般将肌力分为六级。

(1)0级:完全瘫痪,无肌肉收缩(肌力完全丧失)。

(2)1级:有肌肉收缩,无肢体运动。

(3)2级:肢体能作水平移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

(4)3级:肢体能拾离床面,但不能对抗外界施加的阻力。

(5)4级:能作一定的阻抗运动,但较正常肌力差。

(6)5级:正常肌力。

3.临床意义:肌力的丧失称瘫痪,完全不能作随意运动者称完全性瘫痪,肌力减弱者称不完全性瘫痪或轻瘫。

(二)神经反射

1.腹壁反射

(1)腹壁反射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并拢,放松腹部。检查者用钝针或木签分别在肋缘下(相当于胸髓第7~8节)、脐水平(相当于胸髓第9~10节)、腹股沟上(相当于胸髓第11~12节)等部位,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查看腹壁肌肉收缩情况。

(2)腹壁反射的正常反应:检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侧偏移。

(3)腹壁反射检查注意事项:

①充分暴露腹部,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

②检查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划伤皮肤;

③左右对照,仔细观察腹壁肌肉的收缩反应。

2.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第2~4节。

①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检查者左手托起双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呈120°左右;或被检查者坐位,一侧下肢膝关节呈90°屈曲,另一侧下肢架于其上,小腿自然悬垂。检查者用右手持叩诊锤,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

②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

3.跟腱反射:又称踝反射,反射中枢在骶髓第,1~2节。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髋关节、膝关节均微屈曲,下肢呈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托住其足掌,轻向外上方用力,使足背屈呈直角,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或让被检查者双膝跪于椅上,双足悬于椅座外,用叩诊锤直接叩跟腱。

②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4.反射程度判别:(一)反射消失;(+)反射减弱,有肌肉收缩,但无相应的关节活动,为正常或病理状态;(++)正常反射,有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反射增强,为正常或病理状态;(++++)反射亢进,伴阵挛;(+++++)反射亢进,伴持续性阵挛。

5.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时充分暴露被检查肢体,注意肢体的检查姿势,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而引不出正确的反射。

(2)叩击肌腱力量应均等,轻重应一致,应注意两侧对比检查。

(3)发现异常反射要反复核查。

(三)巴氏(Babinski)征 巴氏征检查时,被检查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持握其踝部,另一手用钝针或竹签沿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正常人表现为足趾向跖面屈曲,即巴氏征阴性;如表现为跨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巴氏征阳性。见于上运动神经原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横断性损伤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神经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而神经元的活动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输则表现为一定的生物电变化及其传播。例如,外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把感觉信息传入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把中枢发出的指令信息传给效应器,都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送的,而神经冲动就是一种称为动作电位的生物电变化,是神经兴奋的标志。 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与人体其他各个器官、系统发生极其广泛复杂的联系。神经系统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持机体完整统一性及其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社会劳动中,人类的大脑皮层得到了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生了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活动,使人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能认识和主动改造环境。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主要功能 ⒈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共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⒉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⒊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根据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大类。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在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内。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不远处分两支,一支至皮肤、运动系统或内脏等处的感受器,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

2)双极神经元:由胞体的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其中一个为树突,另一个为轴突。

3)多极神经元: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胞体主要存在于脑和脊髓内,部分存在于内脏神经节。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觉神经节内,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经胞体和中枢突将冲动传至中枢;运动神经元又名传出神经元,一般位于脑、脊髓的运动核内或周围的植物神经节内,为多极神经元,它将冲动从中枢传至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元,起联络、整合等作用,为多极神经元。 神经纤维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主要由轴突)及套在外面的鞘状结构,称神经纤维nerve-fibers。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鞘状结构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神经系统的鞘状结构则是由神经膜细胞(也称施万细胞)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

四、神经系统的系统区分有哪些呢 神经系统在形态上和机能上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学习方便,可从不同角度将其区分。 一按位置功能区分 1、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⑴脑brai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头端膨大部分,位于颅腔内。人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六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接脊髓。脑的内腔称为腔室,内含脑脊髓液。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半球表层为灰质所覆叫大脑皮质。人类的大脑皮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高度发展,它不仅是人类各种机能活动的高级中枢,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有管理躯体运动的区域,如中央前回的运动区、颞叶的听区、枕叶的视区等。大脑皮质通过两条下行路径管理躯体运动,即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前者发动运动,后者协调运动。此外,大脑皮质边缘叶为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部位。在高等动物中,条件反射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功能。 小脑与低位脑干有双向纤维联系,因此,小脑可以调节躯体运动,并与前庭核、红核等共同调节肌紧张,调节躯体反射活动。小脑与大脑皮质也有双向纤维联系,因而小脑对随意动作起着调节作用,使动作的力量、快慢与方向得到精准的控制。 脑干是脊髓与大脑间的上下通路。脑干中存在许多反射中枢。延髓内有调节呼吸、循环等活动的基本生命活动中枢,还有调节躯体运动反射的重要中枢。脑桥中存在角膜反射中枢。中脑上丘为视觉反射中枢,下丘为听觉反射中枢,红核是姿势反射的重要中枢。 ⑵ 脊髓spinal cord呈前后扁的圆柱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齐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续,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水平。脊髓前、后面的两侧发出许多条细的神经纤维束,叫做根丝。一定范围的根丝向外方集中成束,形成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形成脊神经。脊髓以每对脊神经根根丝的出入范围为准,划分为31个节段,即颈髓8节(C1-8),胸髓12节(T1-12),腰髓5节(L1-5),骶髓(S1-5),尾髓1节(Co1)。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