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

时间:2023-08-13 09:20:25人气:1485作者:平常心我要评论(0)

精神科护理

1精神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一般护理常规

一、为新入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请家属提供病史资料,详细询问有关自杀、他伤、毁物、潜逃等情况。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向家属作住院介绍。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安排隔离护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二、办理入院手续时严格检查危险品,贵重物品当面交家属带回。患者日用品、衣物均应写好姓名(上衣写在下衣襟内侧,裤子写在裤腰内侧,毛衣用布条写好缝上)按件登记、妥善保管,零用钱脚专人登记管理并有家属签名。

三、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天,无异常后每日测量1次,画在体温单上。半年以上的长期住院患者若无特殊病情需要,可使用专用体温记录单。住院第1天测血压、体重并记录。有发热、低体温或病情需要的遵医嘱测量。

四、协助新入院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向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包括负责医生、责任护士、病室环境、作息制度等内容(意识不清、不合作者可暂缓),注意态度要平和、耐心。

六、入院当日作入院评估及三班病情记录,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作护理记录。一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二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住院二个月以上、病情已趋稳定或已遵医嘱改为三级护理的,每月记录1次。病情有变化应随时记录。

七、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严防字少、自伤、他伤、毁物、潜逃等以外发生。了解患者的意识、言语、行为、睡眠、饮食、服药依从性、排泄、女患者月经等情况,不要时作记录。观察并记录夜间睡眠时间,有睡眠障碍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八、住院患者无医嘱不能单独外出,外出活动时应有专人组织带领,出、入病室均须有第二人清点人数并在提示板上注明。

九、鼓励患者按时作息、学习自我料理、参加集体活动,防止终日卧床、孤独离群等精神衰退现象。

十、患者体温在38℃以上或35℃以下,脉搏在130次/分以上或55次/分以下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十

一、建立并落实禁忌品管理制度。针线、剪刀、火柴等禁忌品须在看护下使用,用毕立即收回。 十

二、患者的书信须经医师或护师审阅后才能交给患者或寄出,患者的书写物(未寄出的)应放入病历保存。 十

三、发口服药应严格执行“看服”制度,确保药物全剂量服下。 十

四、根据医嘱安排饮食和护理级别。及时留取检验标本送检。 十

五、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十

六、交接班应清点患者总数,接班者要看到每个患者。有疑问应及时落实清楚,人数清点交接无误后交班者方能离开。2何谓病态人格分裂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会出现一些与我们平常人做法不同的人,通常我们会视这些人为“异类”。最近科学家把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统称为“病态人格”,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探讨一下“病态人格”的类型及表现。 病态人格的类型和表现

1.违纪型病态人格 这样的人格往往情绪不稳,以我为中心,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顾他人的痛苦,无视集体纪律,常因一时冲动违反纪律。逃学、说谎、偷窃、攻击他人等,如果是经常性的,难以抑制的,往往不是一般的违反纪律,而是病态人格。

2.爆发型病态人格 这种人情绪极不稳定,常因微小的刺激而产生冲动,完全不能克制自己。社会上某些因一时冲动而杀人的罪犯,往往属于爆发型人格。这种人在冲动过后有时也会懊悔,但一遇刺激又会爆发。

3.偏执型病态人格 对人有敌对情绪,难与同学、老师、亲友相处。他们心胸狭窄、疑心大、好嫉妒,常把别人无意的话甚至别人友好的表示也看成是敌对行为。对刺激、“侮辱”非常敏感,经常把不是针对自己的侮辱往自己身上想。遇到挫折失败,爱把责任推给别人。性情偏狂、固执。

4.分裂型病态人格 不爱社交,难于接近,性情孤僻,遇事胆怯、退缩,没有知己好友。这种人缺乏进取心,害怕竞争。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常常独居一隅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给人的感觉是性格古怪,无法与之交往。

5.衰弱型病态人格 神经脆弱,常被伤感情绪困扰,在别人看来无所谓的小事,他也会为之落泪伤感。缺乏生活的信心和乐趣,缺乏主动精神。这种人往往精力不足,易于疲劳,难于承担重任,更难承担心理压力。

6.强迫型病态人格 过分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总害怕什么事没办好,常强迫自己或他人按一定的方式办事,甚至妨碍别人自由,严重的可得强迫症。如门已插好还要翻来覆去看几遍。煤气灶已关上,还强迫别人再看一眼。过分拘谨、小心翼翼,生活中墨守成规,没有应变能力,怕犯错误,常有不安全感,给人以怪癖的印象。

7.癔病型病态人格 情感易变,喜怒无常,过分做作、夸张。总爱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引起别人的注意,是一种高度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经常做一些不该有的动作和事情,让人感到他有“神经病”。这就是一种癔病型人格。

8.情绪反常型病态人格 情绪与正常人不同,正常人情绪高涨或低落受环境影响,而情绪反常型人格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与环境无关。在人们看来不该高涨的候,他的情绪高涨了,而不应低落时,他的情绪异常低落。反复无常,难于捉摸。 当我们了解完那些异于常人的行为,是否产生一些精神上的共鸣呢?是否会收起我们以前的偏见呢?希望当我们身边出现类似情况的人,不要排挤他,不要给他精神上的压力,让我们用爱来化解这些。何谓病态人格分裂3精神病患者如何特殊护理 精神分裂症病人症状复杂多变,不仅会扰乱四邻,影响社会秩序,甚至会危及他人或自身生命,且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也不能主动叙述病情,而且还出现自杀、自伤、逃跑、拒食和兴奋等异常行为。这些都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的特殊性。因此,针对病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工作。 i、自杀自伤。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相应的幻觉、妄想支配下,及处理抑郁、焦虑状态和恢复期时,都极易发生自杀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加强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管理,做好安全检查,收藏保管好危险物品;服药时严格检查是否真正服下,及时发现自先兆,及早预防,严防意外事件发生。 ii、兴奋躁动。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程的每一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兴奋躁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其护理原则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防兴奋症状的发生;二是减少及避免由于兴奋症状引起的伤害事故;三是加速治疗,尽量缩短兴奋过程。另外此类病人在狂躁不安、体力消耗较大,应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iii、外走。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缺失,不安心住院或受幻觉妄想支配等,易出现外走行为,对此类病人不能让其单独外出活动,加强环境防护,保管好钥匙及危险物品,以防意外。 iv、木僵。木僵状态是较深的精神运动抑制,多见于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必须关心、体贴、耐心、细致的护理此类病人,给病人提供一间较安静的房间,床铺不宜过高,防治跌伤,每日做好口腔护理,床褥保持清洁平整、干燥、防止发生褥疮,防范病人出现突然冲动伤人的行为,还要注意病人营养,每日按时供给水分,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v、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出现拒食、乱食、暴饮暴食等症状,因此应特别注意防范病人不知饥饱,暴饮暴食或随便拣食、不知进食和拒食行为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做好饮食护理,特别是拒食病人,护理人员要认真仔细观察和分析拒食原因,并注意观察有无酸碱平衡失调,有针对性的进行换食、劝食、喂食,必要时鼻饲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供给,以免贻误治疗,加重病情。 vi、幻觉、妄想。妄想与幻觉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同时出现。幻觉妄想的出现可支配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导致自杀、伤人、外走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对单独妄想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多以谈心的形式接触病人,关心病人,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爱好、兴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取得病人信任,了解掌握病人妄想的内容,在病人妄想症状活跃期,与病人交谈时不可急于贸然触及病人的妄想内容。对病人的妄想不要加以解释和干涉,更不要与其争辩,避免使病人妄想加重,还应避免在病人面前议论是非,或低声交谈,以免引起病人的猜疑,强化妄想。对妄想伴有幻觉的病人,要密切观察病人出现的幻觉次数、内容和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并组织他们参加工娱治疗等活动,使幻觉、妄想逐渐减轻和消失。 vii、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受兴奋、抑郁、紧张、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加之客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睡眠上的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倒错、嗜睡等。给病人身体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易引起病人的烦躁、苦闷,甚至发生意外事件。对失眠的病人应认真查找失眠原因,消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消除环境的不良刺激,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催眠药物,对睡眠倒错或嗜睡的病人,要安排好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并组织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娱治疗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机会,以保证夜间有充足的睡眠。其他,如保持室内温暖、空气流通。床铺松软舒适,睡前用热水泡脚等,可给病人舒适入睡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③恢复期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缓解,逐步向健康发展。这时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负担是多样的,这与病人的知识水平、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格以及治疗程度,病人对疾病的态度等有密切关系。4精神病人拒食的原因有哪些 精神病病人拒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拒食是指意识清楚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饮水。由于精神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口服药物,如饮食、饮水不能正常供给。在用药的同时会产生副反应及并发症。因此了解精神病病人拒食的原因,加强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病人拒食的原因:

1、感知觉障碍引起的拒食幻听、幻嗅、幻味,这些症状往往和被害妄想同时存在,如病人听到耳边有声音提示这个食物有毒不能吃,是某人加害他的;有的病人能闻到食物发出血腥味、臭味;有的病人能尝到食物中的特殊的或奇怪的味道、苦涩味。

2、思维障碍引起的拒食被害妄想的病人怕饭菜里有毒,罪恶妄想的病人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应受到严厉的惩罚。

3、意志行为障碍引起的拒食木僵、亚木僵的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行为的抑制,违拗的病人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反而加以抗拒,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单调杂乱,病人难以安静下来进食。

4、情感障碍引起的拒食情感低落,自卑自责,认为生不如死,而出现自杀念头;情感高涨,病态的喜悦,不能安静。

5、心理、躯体因素心理、躯体因素所致精神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心理上不愿意住院,对住院产生抵触情绪。而以拒食相要挟或企图想达到出院的目的。

6、药物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产生副反应,如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发生吞咽困难,舌头发硬,咀嚼无力,病人担心进食会加重便秘或怕食物造成阻塞而不敢进食。同时也伴有拒饮。5家长预防子女发精神病能做到的事情 父母一方患过精神分裂症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碍,所生子女的同病率比常人为高,尽管缺乏明确的预防措施,但鉴于心理应激能促发精神疾病,故减少对孩子的人为心理应激还是能做到的。 一。学习 ⒈超前学习培养:在学龄儿童或青少年,父母对孩子智力的过高期望,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培养,让他先人一步,学有所长,这种“关心”的结果是减少了孩子的童趣,增加孩子的不高兴,增加孩子的心理应激。要知道,你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脆弱,更经不起折腾,也许别的孩子经过这一折腾,成功了,事迹上报纸了;你再按照这一模式培养,孩子发病了,上精神病院了。报纸上介绍的神童,毕竟是低机率事件,常人去模仿,多半不能重复其结果,患过精神病的子女去模仿,引发精神病率就增加。 ⒉对于功课要求:对于孩子的功课,只要能跟上大众就可以,不完成基础作业,当然要督促,你不督促,等到老师骂他,心理应激更大,等考不及格,心理负担就更重;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已经考到90分以上,还哭哭啼啼,说是没考到班级第一名,这时你要警惕:不是好兆头。孩子已有超常焦虑,你可不要认为她是“严于律己”喔!你要让她降低要求:考到班级前5名就是尖子,考到前10名就是上乘。 ⒊花钱上好学校:学校分好、中、差三等,你按照孩子的考分,让他上相应的学校,他在班级是主体中的一分子,很容易跟上班级进度,发挥自己能力。如果你“黑心”,想让孩子上比他考分高一级的学校,也许你花几万块钱,找人让孩子能挤进好学校。我告诉你,你办了坏事。你只想到好学校的师资好,升学率高。你没想到,你孩子是最低分进学校的,他在班上是差生,而老师是根据班上中等生水平来讲授的,你的孩子通常跟不上进度,他可能属于95%升学率剩下的那5%,所以,上不是他力所能及的好学校,是促进发病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

1.遇到困难找不找你?如果你的孩子一有困难,就向你求助。这说明,你是他的依靠,他通过你可以解除心理应激,你是他称职的父母。如果他在外面闯了祸(例如,未婚先孕,那男的又跑了),他不跟别人商量,而是找你商量,说明你平时对他很好,他无论犯了什么错或罪,你都会站在她一边说话。你别嫌烦,这是他对你的信任,可别错过帮助他的机会喔!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困难,从不向你说,喜忧从不与闻。遇到灾祸,宁可找朋友商量、借钱,天大的事也不向你开口、伸手。我告诉你,在他心里,告诉你是害多利少,即使你最后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也是在他受尽你的侮辱之后。当遇到心理应激时,别的孩子都向父母求援,而你的孩子不向你求援,这不是他内向,而是你平时对他不好,你这个父母不称职。你不要说,“我对他挺好,比如说1,2,3…。”没用,他不信任你,就是你不称职的最好标准。当他在青少年期遇到困难时,少了父母的支持,心理应激比别人更难排解,促发精神病的机率就会增大。 孩子与邻居、同学发生纠纷,许多家长不管有理没理,为了息事宁人,总是责备自己的孩子,有时也因为是惹不起别人的缘故,这很好理解。但他们回到家里,关起门来,应跟孩子分析是非,不论孩子是对是错,都要对孩子表示理解和安慰,并将在外人面前为什么要那样说的原因,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在外遇到矛盾,父母内心是护着自己的,不管他们表面上说什么。可是,许多父母当着外人责备自己的孩子后,回家就不再提起,这让孩子感到,将来在外遇到纠纷,父母都是责备自己的,故孩子在外再遇到困难,就不肯跟父母讲。 听过“子为父掩,父为子掩”的故事么?有人问孔子,“父亲偷羊,儿子揭发他,好不好?”孔子说,“我们这里的人不是这样的,我们这里的人是儿子帮父亲说话,父亲帮儿子说话。”强调亲情大于公共规则。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有什么困难不敢跟父母说呢?

2.满足认同心理:当父母的有没有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花很多冤枉钱,例如,买气球、买灯笼、买玩具汽车,等等,这些东西买来,就是准备被弄坏的,纯粹是买高兴,买安身。如果不买又怎样?不买就是一顿哭闹 ,“哭就哭,哭哭就好了”,不对!你太不关心他的感受了,别的小朋友有,他没有;别的小朋友玩过,他没玩过,他是什么感受?谈起这个主题,别的小朋友洋洋得意,他能说什么?他在小朋友群里没有话语权,这对他的自信发育有利还是有害? 但是有的东西孩子闹着要买,该不该买,确实让家长犯难,例如游戏机吧,不是买不起,而是买来后会影响孩子学习,不买孩子又吵:“我们同学每人都有。”你怎么办?我说,“你给他买,不买他自卑。”你说,“要买就买好的。”我说:“不对,买差的。”“买差的不容易坏吗?”“就是要它容易坏,买的时候不可能坏,而是玩了一段时间才坏,这就达到目的了。”就是说,既满足他玩过了,又不能让他老是在玩,玩坏了再要买,就不给了,“我给你买过了,你自己不爱惜,怪谁?”。其实你心里窃喜:“坏了才好。”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