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儿皮疹症状

小儿皮疹症状

时间:2023-08-14 08:31:04人气:1084作者:石头我要评论(0)

小儿皮疹症状

一、小儿皮疹的种类与症状 斑丘疹:斑疹为红色圆形充血性皮疹,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褪色;丘疹为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粒状圆形皮疹。如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 红斑疹:为较广泛的片状红斑,其中可见密集细小稍高出皮肤表面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为猩红热特有的皮疹。 瘀点、瘀斑:为散在的点状或片状出血,有时稍隆起,压之不褪色,可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疱疹:为突出皮肤表面、内含液体的皮肤损害,见于水痘。疱疹继发感染化脓称为脓疱疹。 荨麻疹:称风团或风疹块,是皮肤暂时性水肿性隆起,呈不规则片状丘疹,发生快,消退也快,瘙痒,如药物疹。 各种皮疹消退以后,局部可见脱屑、脱皮、结痂或色素沉着等。 各种疾病的皮疹分布不一,有分布于躯干、四肢,包括面部的,如麻疹;有局限于躯干的,如幼儿急疹;还有瘀点多见于上腭及腋下的,如流行性出血热。 在出疹时间上也存在差别,水痘在发热后第一天出疹;猩红热约在第二天;麻疹约在第四天;幼儿急疹为热退疹出;风疹发热1-2天即出疹,热退疹也退。

二、引发小儿皮疹的原因有哪些

1.受冷、受风的刺激或是春暖接触花粉,如给孩子洗完澡,没及时给孩子披好衣服受冷风的刺激而引起,这是常见的原因。

2.食物因素:如吃了鱼、蟹、虾、牛奶、鸡蛋等。

3.遗传因素:亲属中有荨麻疹病史。

4.感染因素:每逢感冒、发热、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5.接触宠物,如狗、猫、鸟的皮毛及分泌物等。

6.药物因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退热药、注射疫苗等,有的孩子做青霉素皮试呈阴性,但注射过程起皮疹、风团疹,这都是常见病例;或第1-2天治疗未见皮疹,到第3天起皮疹、风团,也应考虑是药物引起的,应立刻停用,并同时用抗过敏的药物。

7.虫咬皮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变态反应性素质的婴幼儿,蚊虫、臭虫、虱、螨虫叮咬后发生,多在皮肤暴露部位。

三、小儿皮疹的治疗建议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团”。表现为皮肤搔痒,并出现红色、苍白色的风疹团,大多融合成片,也有成环状或点片状分布。部位不固定。多由过敏反应所致。过敏原因较多,食物(花生,牛奶,鸡蛋最为常见),药物,冷热空气等。大多急性起病,数十分钟可自愈。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或慢性荨麻疹患儿,可于医院及时就诊,或行过敏源检查,避免接触过敏源、行脱敏治疗。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好发于1岁内的婴儿,2岁内逐渐减轻至自愈。湿疹以颜面部居多,两颊、眉间、头皮等部位,伴搔痒。皮损形态多样,家长可于医院确诊为湿疹后,涂擦湿疹膏。此类皮疹易反复发作,可于皮疹消失后继续涂药巩固一段时间。患儿体质较肥胖或容易腹泻,家长可自行于家中予小儿推拿手法调节小孩体质。具体后面会提到。 麻疹。好发于冬春季节。典型麻疹有接触史,表现为急性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等。有以上症状后的第2-3天,可见口腔内的麻疹粘膜斑(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绕有红晕),出疹于发热后3-4天,先出于耳后、发际,逐渐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高出皮面,按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由淡红色逐渐成为融合成片的暗红色皮疹。非典型麻疹需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幼儿出疹期间,轻者无并发症的,可于家中隔离。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眼,鼻,口腔清洁,避免强光刺激。饮食上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D。 可予芫荽子或者新鲜芫荽(香菜)茎叶加黄酒煎煮后熏蒸或外擦,有助于透疹。出疹期间,不宜盲目退热,以免皮疹不能顺利透发,或遵医嘱。

四、如何预防小儿皮疹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宜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清洁宝宝的身体。患有间擦疹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的皱褶间。洗澡时,沐浴剂必须冲净。洗完后,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润肤膏,以免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

2.避免受外界刺激。家长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家长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

3.修短指甲。若患上剧痒的异位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家长要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

4.戒口。除异位性皮炎外,其他湿疹都无须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在没有明显证据时,最好不要随便禁食某类食品。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