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2018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时间:2023-08-30 11:12:35人气:1185作者:我是你祖宗我要评论(0)

2018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一.阿司匹林对健康老年人心血管益处有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显示,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者在2010年到2014年间,招募了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参与研究,年龄在70岁以上(或者在美国的黑人和西班牙裔人中年龄≥65岁),纳入试验的19114人中,服用阿司匹林组9525人(每日100毫克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安慰剂组9589人。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老年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策略导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并且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并未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对健康老年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影响无痴呆或无残疾的生存期。在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老年人中,观察到的全因死亡率高于服用安慰剂的老年人,主要归因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延伸阅读:这项研究为阿司匹林对没有心血管疾病、痴呆或身体残疾的健康老年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揭示了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健康老年人的益处和风险。但研究结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以确定经常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疾病预防的健康老年人应该继续使用还是停止使用阿司匹林。这项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有阿司匹林适应证的人群,如卒中、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老年人仍应遵循医生关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建议。

二.FDA批准首个TRK抑制剂用于晚期实体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首个口服TRK抑制剂Larotrectinib(商品名为Vitrakvi),用于治疗无已知耐药突变的、广泛转移或局部手术治疗效果不好的、现有治疗方案进展或无可替代治疗方案的NTRK基因融合的成人和儿童实体瘤患者。FDA按照加速流程批准了此适应证。NTRK基因融合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驱动因子,Larotrectinib是专门为这种致癌驱动基因量身定制的,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类型无关。NTRK基因融合属于染色体改变,其结果会产生构象激活的异常TRK融合蛋白,该蛋白为肿瘤驱动因子,在肿瘤细胞系中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在支持此次获批的临床试验中,Larotrectinib在多种独特的肿瘤类型中显示了临床获益,包括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软组织肉瘤、涎腺肿瘤和婴儿纤维肉瘤。延伸阅读:Larotrectinib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NTRK基因融合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TRK抑制剂,TRK融合是罕见的,但却存在于许多不同的肿瘤类型中。Larotrectinib的获批为TRK融合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案,但治疗的前提是必须进行精准的基因检测,不能盲目使用。TRK融合肿瘤的诊断可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对NTRK基因融合进行鉴定,肿瘤中存在NTRK基因融合的患者适合被选择接受Larotrectinib治疗。三.“脑肠通路”获得证据《科学》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为“脑肠通路”提供了证据。第一项研究发现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更加直接的连接——迷走神经。研究人员将一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狂犬病病毒注射到小鼠的胃部后,观察到它从肠道快速传播到小鼠的脑干中。并且,将来自迷走神经的神经元与感觉肠道细胞一起培养时,它们能够“亲密互动”形成突触最终电偶联在一起。另一项研究分析了34个健康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后的大脑样本切片,发现均有细菌存在。这些细菌主要来自3个常见的肠道菌门,它们聚集在血脑屏障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轴突处,但没有引发大脑炎症。延伸阅读: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可能是肠道和大脑直接交流的信号通路,肠道发出的信息可以在不到100毫秒的时间迅速跨越神经突触,直接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这种神经高速通道,传输速度远超过去普遍认为的肠道通过激素分泌传递信号的作用机制。通过这样的信号传递机制,肠道摄入的食物营养成分、热量值等重要信息,能更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大脑。另一项研究则显示肠道细菌明显地穿入和栖息在人类大脑的细胞中。如果这些常见的肠道细菌经常性和良性地存在于脑细胞内部和周围,那么他们可能在调节大脑的免疫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也不排除从尸体上采集的组织样本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四.咖啡的健康益处获大数据支持《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文章表明,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追踪2006年~2016年间近50万英国人的数据,以评估咖啡摄入量与死亡率的关联。结果显示,咖啡摄入与全因死亡率负相关,类似关联存在于不同咖啡种类(速溶、研磨和无咖啡因咖啡)与多种常见死亡原因间,且与影响咖啡因代谢的遗传因素无关。研究者认为,咖啡摄入与死亡率的负相关性中,非咖啡因成分也许有重要作用。延伸阅读:这项覆盖近50万英国成年人、随访超过10年的研究不仅发现喝咖啡与降低死亡率有关,更重要的是,即使每天摄入量≥8杯咖啡的人群也有明确获益,且不论身体对咖啡因代谢较快还是较慢,都能从中获益。咖啡中有很多抗氧化物质,这也是适量饮用咖啡对健康利大于弊的原因。五.欧洲麻疹病例数“爆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前6个月,欧洲有41000多名儿童和成年人感染麻疹,至少37人死亡。2018年的麻疹病例数远远超过近10年每年的总数。欧洲地区麻疹的病例从2016年的5273例猛增4倍,达到2017年23927例,其中排前3的国家分别是罗马尼亚(5562例)、意大利(5006例)、乌克兰(4767例)。延伸阅读:近年来,欧洲地区麻疹病例数量迅速增长,不少过去多年没有暴发麻疹疫情的国家,如今都出现了持续的传染情况。对于欧洲地区麻疹病例增长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主要由于各国在疫苗项目上总的投入减少、部分边缘化人群未能得到充分照顾、疫苗供应中断和低效的疫情监控系统。提前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则能有效防止麻疹感染及传播。六.“迷你大脑”首创成功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科学家艾莉森·穆乌特里领导的研究小组,诱导人类干细胞从皮质(控制认知和解释感官信息的大脑区域)中形成组织。他们在10个月的时间里培育了数百个脑器官,并对每个脑器官的细胞进行了测试,以确认其表达的基因集合与正常发育人脑中的相同。研究小组持续记录这些“迷你大脑”表面活动的脑电图。6个月后,他们发现“迷你大脑”的放电率高于之前创造的其他类脑器官,而且脑电图模式也出人意料,第一次自发地产生了类似人类的脑电波,其模式看起来与早产儿的类似。延伸阅读:实验室培养皿中培育的“迷你大脑”,并不是真正的人类大脑,其并不包含在皮质中发现的所有细胞类型,并且不与其他大脑区域连接。但“迷你大脑”与早产儿脑电图模式的相似性表明,“迷你大脑”这样的类脑器官将可能用于研究大脑发育障碍,如癫痫或自闭症。利用类脑器官研究脑电图模式如何起源,也可能有助于了解脑电图节律在发育中的人类大脑中是如何出现的。七.人工智能用于医学诊断令人瞩目德国、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向卷积神经网络(CNN)展示10万多张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良性痣图像,让人工智能(AI)系统完成学习过程。随后他们将其表现与58位国际皮肤科医师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发现CNN与皮肤科专家相比,漏掉了更少的黑色素瘤,误诊了少量良性痣。同样是2018年,谷歌公司利用284335名病人的数据,对AI进行训练后证实,AI能够预测人们的年龄、性别、抽烟状态、收缩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此外,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和伦敦摩尔菲尔兹眼科医院合作研究显示,AI系统能诊断包括糖尿病眼病、黄斑病变等50多种眼科疾病,准确度超过专家,并且可推荐相应的诊疗措施。延伸阅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广泛前景。但人工智能在应用于临床前仍需要解决相关问题,如人工智能系统是基于一个典型数据集中大量数据训练出来的,但必须能应用到真实场景,且不损失准确性,同时,对于训练数据没有禁止性要求;人工智能必须能够应用于实际的临床问题,能够方便地进行临床部署和效果评估;人工智能的性能必须在实际场景中媲美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水平。八.FDA解除对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禁令2018年12月1日,FDA解除对两家公司合作研发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的基因疗法CTX001的临床试验禁令,并接受了为该疗法递交的研究性新药申请。CTX001是一项针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的创新基因编辑疗法。这将是在美国进行的第一项检验CRISPR基因编辑疗法的人体临床试验。EDIT-101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在人体内使用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除SCD外,该方法还将用于对Leber先天性黑朦10型(LCA10)治疗的研究中。延伸阅读:这两家公司最初在2018年4月提交了申请,但在5月时,FDA搁置了CTX001的申请,理由是需要解决申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此次FDA解除了此前的临床搁置,但在宣布解除临床搁置的简短声明中,两家公司并没有具体说明FDA之前究竟存在哪些顾虑,也没有说明双方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而此次的FDA解禁可能有助于缓解围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困扰,尤其是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起一些危险副作用的普遍担忧。九.首个RNAi基因沉默药物问世2018年8月,世界上首个RNAi基因沉默药物——Onpattro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引起的神经损伤。很多传统药物是通过影响蛋白的功能发挥药效,而RNAi(RNA干扰)药物则有可能通过令相关基因沉默,直接抑制功能异常蛋白的生成。对RNA干扰的研究在2006年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延伸阅读:RNAi是生物体对抗病毒以及外来基因的一种重要防御手段,同时也能够参与调控生物体自身基因的表达。自诞生之后不久,RNAi就被开发成了一种能够控制基因表达的强大的分子工具。然而,RNAi的威力远不止于此,人们始终相信它在医药领域同样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自2002年完成RNAi基础机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