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走罐的方法

走罐的方法

时间:2023-09-08 09:33:26人气:927作者:美食美客我要评论(0)

走罐的方法

1走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2 在家走罐怎么走 病情分析: 男 17岁 询问走罐方法。 指导意见: 一般玻璃罐 如果边缘圆润可以,我建议买一个专门的玻璃火罐 这样一个效果好,二也不伤皮肤,价格也不贵。橄榄油是起润滑作用 ,你也可以用石蜡油,如果不方便,甚至可以用菜油。部位选取肉多的地方 ,通常是背部膀胱经。你把要走的路线涂抹上菜油,然后把火罐拔在上面 推动就可以了。注意慢点不要太快,还有就是不要太频繁,皮肤受不了。通常走一两个来回就会漏气而掉,这个时候你再拔上去就可以了。 其实就是玻璃口和皮肤接触的那个地方区别,专门的 会比较平整 不容易搞伤皮肤 也不容易漏气。拔罐的主要原理是负压,漏气就会掉。你如果能找到何时的玻璃瓶也行啊。你直接用三颗棉花签沾点酒精 ,电话 在瓶子里绕一圈,迅速往皮肤上盖,轻拉下,吸住了 就可以。你最好先试验,免得烫到人。膀胱经 就在脊柱两边 你三个手指头并拢 横着的距离。够通俗了吧?反正 这样是最便宜的了。如果你实在不会 可能真的就只有买那种拔气的。 3走罐选什么药油好

一、 医用凡士林 入选理由:润滑作用强,不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任何类型的皮肤都没有刺激作用,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凡士林的学名叫石油脂,是一种固体石蜡,来源于石油。凡士林的润滑作用是相当明显的,用以制作发乳、发油、发蜡、口红、面油、护肤脂等。还用作轻型机械和精密仪表的润滑,化妆、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机械润滑等。 1859年,凡士林油首次上市。很快,人们便意识到这种油是多么神奇,最粗糙的皮肤用了它之后也变的柔软、平滑。甚至于有人将其作为人体润滑油使用,借以减小“嘿休嘿咻”时阴道对阴茎的摩擦。 如果你真的仅仅将凡士林当做润滑剂来看的话,你就打错特错了。凡士林的发现者当时为了推销凡士林曾拉着一车凡士林,走街串巷,每到一处都亲自表演“硬功”,当着大家的面用刀把自己割伤,或者用火烧自己的皮肤,然后自信地涂上凡士林,并向围观群众展示几天前弄伤的伤口的愈合。在止血、防感染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当然,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要找到凡士林在货架上的身影还是比较少的。使用的凡士林多是从学校实验室拿回,不知道药店能不能买到?

二、 活络油 入选理由:有一定的润滑作用;通经活络,祛风散瘀功效与拔火罐作用相辅相成。 推荐:香港黄道益活络油 规格:50ml 参考价格:30元 俗语有云:“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凡找痛点者,必先以手指尖在患处找寻正确痛点,然后滴两滴“黄道益活络油”于患处,先以手指压着痛点,慢慢旋转令痛患处得到散开风.湿及瘀血流通。 “黄道益活络油”为老中医医师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选用高质天然药料,配以止痛药材精炼而成,舒筋活络,去瘀生新,增强身体自然康复机能。 4走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走罐?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走罐的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的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提醒: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5走罐疗法的功效和操作要点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积都较大,与刮痧疗法有相似之处。操作前应在待走罐的部位涂上“刮痧拔罐润肤剂”,否则易出现皮肤损伤和疼痛。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动,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来回移动,上下肢、腹部宜旋转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常用走罐法有以下三种。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1.浅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3~5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0~50cm,以皮肤微红为度。适用于体虚年迈、儿童和病情表浅者如末稍神经炎,轻度感冒等。

2.深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5~8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15~30cm,以皮肤表面红紫色为度。适用于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的多种病症。使用部位常以背部膀胱经即背俞穴为主。

3.深吸慢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8~12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5cm,以皮肤表面紫黑色为度。适用于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