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胃的解剖图

胃的解剖图

时间:2023-09-18 09:11:21人气:777作者:Smile我要评论(0)

胃的解剖图

概述

胃分为4个部分,即贲门部、胃体部、胃底部、幽门部。贲门和幽门间胃的前后壁结合,形成两个弯曲,称为胃大弯和胃小弯。

胃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是一个囊袋状的器官,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l。

结构

胃有前、后壁,大、小弯和入、出口。

胃前壁朝前上方,后壁朝后下方。

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转折处为角切迹,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

胃可分为4部,贲门附近为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为胃底,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为胃体,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为幽门部或幽门窦。

胃壁分为4层,最里层为黏膜层,呈橘红色,柔软,血供丰富,胃空虚时会有很多皱襞,充盈时变得平坦。

外面为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丛,再外为肌层,最外面为浆膜层。

位置

胃属于空腔脏器,位置受体位、体型及胃的充盈状态等多因素影响。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上端与食道相接,下端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壁右侧部与肝左叶和方叶相邻;左侧部与膈相邻,被左肋弓掩盖;中间部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部及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胃的贲门和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体右侧。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胃高度充盈时,大弯下缘可达脐以下,甚至超过骼峰平面。胃底最高点在左锁骨中线外侧,可达第6肋间隙高度。

功能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储存和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以及防御等功能。

胃储存、消化及排空食物功能

正常成人胃的容量约为1500ml,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各种运动会将食物磨碎,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同时食物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如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最终形成食糜。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人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为胃排空。

食物入胃后5分钟左右即开始排空,通常液体、小颗粒食物比固体、大块食物排空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居中,脂肪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

胃分泌胃液的功能

胃黏膜中有3种外分泌腺可参与分泌胃液,其中贲门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泌酸腺位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幽门腺位于幽门部。

此外,胃黏膜中还有很多内分泌细胞,如G细胞、δ细胞及肠嗜铬样细胞等。空腹时胃液分泌量很少,进食可刺激胃黏膜分泌大量胃液,称为消化期胃液,包括头期、胃期和肠期。

头期胃液分泌:进食时,食物的颜色、形状、气味、声音及咀嚼、吞咽动作,会刺激眼、耳、鼻、口腔及咽等部位的感受器,将冲动传到大脑的反射中枢,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到胃,引起胃液分泌。此期胃液分泌量约占消化期总分泌量的30%。

胃期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之后会直接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及化学感受器,如刺激胃扩张和胃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引起大量胃液分泌。此期胃液分泌量约占消化期总分泌量的60%。

肠期胃液分泌:食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胃肠激素,这些胃肠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再作用于胃。此期胃液分泌量较少,约占消化期总分泌量的10%。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可分泌1.5-2L胃液,其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其余为水、Na+、K+、HCO3-等无机物。

胃黏膜自我保护功能

胃黏膜具有很强的细胞保护作用,它能够合成及释放具有防止或减轻各种有害刺激的物质,如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有助于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还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有助于胃黏膜修复及维持其完整性。

另外,某些胃肠激素如铃蟾素、生长抑素、降钙素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也有保护作用。

异常

胃炎

它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常见的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可有黏液附着,其表面上皮可坏死脱落出现缺损。

显微镜下可见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性脓性渗出物。

慢性胃炎

又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又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变多出现在胃窦部,表现为充血、水肿,呈淡红色,可伴有散在糜烂和出血点,表面可有灰黄或灰白色黏液覆盖。显微镜下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黏膜腺体完整。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变薄,颜色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皱襞减少变浅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偶有糜烂和出血。显微镜下可见炎细胞浸润,常有淋巴滤泡形成,黏膜腺体萎缩,壁细胞、主细胞减少甚至消失,还可有腺上皮化生。

胃溃疡

溃疡多为一个直径在2cm以内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多位于胃小弯侧,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可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引起胃穿孔。

另外,胃溃疡周围的黏膜皱襞因受溃疡底部瘢痕组织牵拉,可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显微镜下溃疡底部可分为4层,从表层向深层依次为少量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新鲜的肉芽组织以及陈旧瘢痕组织。

胃癌

一般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

即病变局限在胃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胃体上出现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根据癌组织形态分为以下3种:

隆起型(Ⅰ型):癌组织从胃黏膜表面隆起,高度约为胃黏膜厚度的2倍以上,或者呈息肉状。

表浅型(Ⅱ型):癌组织表面平坦,隆起不明显,可细分为3种:Ⅱa型癌组织较周围黏膜稍隆起,但不超过黏膜厚度的2倍;Ⅱb型癌组织与周围黏膜几乎同高;Ⅱc型癌组织较黏膜略有凹陷,其深度不超过黏膜层。

凹陷型(Ⅲ型):有溃疡形成,癌组织向下凹陷,但不超过黏膜下层。

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到达肌层或更远,表现为巨大肿块,肿块表面可有凹凸不平、有糜烂、溃疡,根据癌组织形态也分为3种:

息肉型或蕈伞型:癌组织向黏膜表面生长,呈息肉状或蕈伞状突入胃腔。

溃疡型:胃部的部分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多呈皿状,部分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

浸润型:癌组织呈局限或弥漫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别,当呈弥漫浸润时可导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大部分皱襞消失,典型者形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即皮革胃。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