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来历: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龙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太昊)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扩展资料:
龙生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pú láo),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于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chī)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