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亦作“伊雒”。
2.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伊洛
亦作“ 伊雒 ”。
伊水 与 洛水 。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岭 。 禹 都 阳城 , 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 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指二 程 理学。参见“ 伊洛之学 ”。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yī
1.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始。~于胡底。~谁之力?2.姓。3.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伊”专指女性,后来改用“她”。
luò
1.洛河,水名,在陕西。2.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古时作“雒”。3.姓。
伊洛
yī luòㄧ ㄌㄨㄛˋ伊、洛二水的合称。
《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伊洛
古文中多指伊水和洛水,多指洛阳地区。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