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淮河,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
2.姓。
〈名〉
(形声。从水,隹(zhuī)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同本义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Huái]
〈形〉
大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huái]
- 淮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从水隹声。户乖切
(淮)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南阳郡平氏、二志同。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县西北四十里有故平氏城。前志平氏下曰。禹贡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至淮陵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经曰。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东过江夏、庐江、九江、不邳诸郡。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按桐柏大复、以四字爲山名。汉志、说文、风俗通、郦注皆云桐柏大复山。应劭注地理志云。复阳县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是也。后世地志析爲二山。乃非是。禹贡祇云桐柏、省言之也。古经史所举之山皆举其全势。后人乃以一支一节当之。若水经所谓胎簪、亦卽桐柏耳。作水经者别爲二。亦非也。今淮水出河南桐柏县桐柏山。东流经罗山县、眞阳县、息县、固始县、光州。又入江南畍。经颍州府、霍邱县、颍上县、寿州、怀远县、凤阳府、临淮县、五河县、盱眙县、泗州。至淸河县合于河。经山阳县、阜宁县、安东县。至云梯关入于海。古水道河于冀州入海。不与淮同入海。淮之古水道今未有异。淮自平氏至入海、大致东北行。东多北少。许云东南、南字误。从水。隹声。户乖切。十五部。按禹贡潍水、汉书作维水。其作淮者、误。
【唐韵】戸乖切【集韵】【韵会】乎乖切,音怀。水名。【说文】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风俗通·山泽篇】淮,均也。均其务也。【春秋·说题辞】淮者,均其势也。【释名】淮,围也。围绕扬州分界,东至于海也。【周礼·夏官·职方氏】靑州,其川淮泗。【书·禹贡】导淮自桐柏。
又水出汉中。【前汉·地理志】汉中郡房陵县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广舆记】秦属九江郡,曰淮隂。汉曰临淮,晋曰山阳,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韵补】叶胡隈切,音回。【左传·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诸侯师。一说淮读爲潍叶韵。
又叶虚欺切,音熙。【颜延之诗】惜无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国还故里,迷门树蓬藜。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淮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huái
问:淮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淮字共11画,部首是:氵。
问:淮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淮字是左右结构,淮的笔画顺序:点、点、提、撇、竖、点、横、横、横、竖、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