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饧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饧”的字义解释
同“糖”。
[táng]
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
[xíng]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饧”字
〈名〉
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泼火雨初晴。草色青青。傍檐垂柳卖春饧。——宋·李彭老《浪淘沙》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唐·刘禹锡《历阳书事》
又如:饧糟(熬麦芽糖剩下的渣子);饧饼(一种糖饼);饧粥(甜粥);饧蜜(糖蜜);饧糖(麦芽糖);饧桃(甜桃)
〈动〉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如:糖饧了
形容眼色朦胧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西游记》
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红楼梦》
又如:饧涩(精神涣散,眼色朦胧);饧眼(脒着眼睛,朦胧而视)
- 饧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注』饴和饊者也。不和饊谓之饴,和饊谓之饧,故成国云饴弱于饧也。方言曰:凡饴谓之饧,自关而东、陈楚宋卫之闲通语也。杨子浑言之,许析言之。周礼小师注:管,如今卖饴所吹者。周颂笺亦云。从昜声。各本篆作,云易声,今正。按钖从昜声,故音阳,亦音唐,在十部。释名曰:饧,洋也。李轨周礼音唐是也。其陆氏音义周礼辞盈反,毛诗夕清反,因之唐韵徐盈切。此十部音转入于十一部,如行庚觥等字之入庚韵。郭璞三仓解诂曰:杨音盈协韵。晋灼汉书音义反恽爲由婴,其理正同耳。浅人乃易其龤声之偏旁,玉篇、广韵皆误从易。然玉篇曰:,徒当切。广韵十一唐曰:糖,饴也。十四清曰:,饴也。皆可使学者知饧、糖一字,不当从易。至于集韵始以饧入唐韵,入清韵,画分二字,使人眞雁不分,其误更甚,犹赖类篇正之。锡,古音如洋,语之转如唐,故方言曰:饧谓之餹。郭云:江东皆言餹,音唐。
【集韵】【韵会】【正韵】徒郞切,音唐。【说文】饴和饊也。【扬子·方言】饧谓之餹。【释文】饧,洋也。煮米消烂,洋洋然也。【急就章】棃柰桃待露霜,枣杏瓜棣饊饴饧。【诗话】刘禹锡曰:诗用僻字,宜有来历。宋考功云:沈佺期岭表寒食诗: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常疑之。因读毛诗,箫管备举,郑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六经惟此中有饧字。吾缘明日重九,押一餻字读,寻思六经无餻,故不敢爲之。◎按重编广韵云:,徐盈切,当从昜,正韵从易误。饧,徒郞切,当从易,今混爲一字,非。字彙旣有字,从徐盈反,复于饧字作徐盈、徒郞二切,尚未了然于字书之误也。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饧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xíng
问:饧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饧字共6画,部首是:饣。
问:饧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饧字是左右结构,饧的笔画顺序:撇、横撇/横钩、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饧。1、糖稀。2、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了。3、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