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ㄨˊ
吴
  • 7画
  • KGDU
  • 上下结构

  • 吴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吴”的字义解释

1.周朝国名(?—前473)。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2—280)。孙权建立。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建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也称孙吴或东吴。为晋所灭。2.十国之一(902—937)。杨行密建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为南唐所灭。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吴”字

吴[Wú]

〈名〉

  1. 吴国。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

    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吴[wú]

〈动〉

  1.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形〉

  1. 〈方〉∶大。

    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 吴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name of warring state; surname

法语: exagérer,(nom de famille)​,région comprenant le sud du Jiangsu, le nord du Zhejiang et Shanghai,nom de différents Etats du sud de la Chine à diverses périodes historiques

德语: Wu (Eig, Fam)​,Provinz in Jiangsu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古文如此。五乎切〖注〗徐锴曰:“大言,故夨口以出声。《诗》曰:不吴不扬。今写《诗》者改吴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 〖注〗,亦古文吴。文四 重一

『说文解字注』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今正。检韵会本正如是。周颂丝衣、鲁颂、泮水皆曰不吴,传笺皆云吴,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则大言卽谓譁也。孔沖远诗正义作不娱,史记孝武本纪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吴字之本义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方言曰:吴,大也。九章:齐吴榜以击汏。王注:齐举大櫂。从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吴作㕦,音胡化反,其缪甚矣。,古文如此。从口大。〖注〗,亦古文吴。文四小徐本有字,作文五,非是。已见日部。者,隷体也。然广韵亦并见。重一

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爲天,有口爲吴。【正字通】此借字形爲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

(吴)〔古文〕【唐韵】午胡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音吾。国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注】宋衷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国,十二年,更名吴。 亦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吴县。

又【说文】郡也。【后汉·郡国志】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韵会】吴郡、吴兴、丹阳爲三吴。【正字通】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爲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爲三吴,其说不同。

又【齐语】西服㳅沙西吴。【注】雍州之地。

又天吴,水神也。【郭璞·山海经赞】八头十尾,人面虎身。龙据两川,威无不震。

又【说文】姓也。【广韵】太伯之后,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说文】大言也。【诗·周颂】不吴不敖。【传】吴,譁也。

又【鲁颂】不吴不扬。【说文注】大言故夨大口以出声。今写诗者,攺吴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释文】吴,旧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鱼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惊俗也。按《说文》《释文》俱云吴作㕦读,非。而《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诸书,吴字亦皆无去声一音,惟正韵收吴入禡韵,诗朱注亦作去声读。未知孰是,存以备考。

又【集韵】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吴。注详虍部七画。【释名】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与娱通。【诗·周颂】不吴不敖。【疏】正义曰:人自娱乐,必讙譁爲声。故以娱爲譁也。定本娱作吴。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吴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wú

  • 问:吴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吴字共7画,部首是:口。

  • 问:吴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吴字是上下结构,吴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吴,中国东部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浙江钱塘江以北,江苏南部及上海全境,此地区长期位于同一行政单位内(会稽郡、江南东道、两浙路),语言为吴语,到明清才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文化、习俗、语言较为接近。吴语,吴文化也可说成吴越语,吴越文化。(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