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亦作“鮓葅”。鱼酱。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鲊菹
亦作“ 鮓葅 ”。鱼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鲦鱼》:“《荀子》:鰷,浮阳之鱼也。最宜鮓菹。” 明 胡世安 《异鱼图赞补·黄鲴鱼》:“黄鯝小鱼,身扁鳞白,阔不踰寸,长不近尺,可充鮓葅,宜于煿炙。”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zhǎ zhà
1.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2.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扁豆~。海蜇,水母的一种。
zū
1.酸菜,腌菜。2.多水草的沼泽地带:~草。3.剁成肉酱,切碎:~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4.肉:麋鹿为~。5.枯草:~薪。多水草的沼泽地带:~泽。
鲊菹
鲊菹,读音zhǎzū,汉语词语,指鱼酱,出自《本草纲目·鳞三·鲦鱼》。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