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qìn
  • ㄑㄧㄣˋ
沁
  • 7画
  • INY
  • 左右结构

  • 沁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沁”的字义解释

1.(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人心脾。额上~出了汗珠。

2.头向下垂:~着头。

3.往水里放。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沁”字

〈名〉

  1.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2. 同本义

    沁水,出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说文》

  3.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

  4. 县名。在山西省中部偏南

〈动〉

  1. 渗入;透出。

    如:沁绿(透出绿色);沁溢(渗透漫溢)

  2. 吸水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唐·韩愈孟郊《同宿联句》

  • 沁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soak into, seep in, percolate

法语: suinter,imbiber

德语: sickern; hindurchsickern; herabtropfen (V)​,Qin (Name eines Flusses)​ (Eig, Geo)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水。出上党羊头山,东南入河。从水心声。七鸩切

『说文解字注』

(沁)沁水。出上党榖远羊头山。东南入河。上党郡榖远、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县县城南故榖远城、汉县也。前志榖远下曰。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荧阳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党河内河南也。水经曰。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南过榖远县东。至荧阳县北。东入于河。按水经及注皆云至荧阳入河。师古据唐时在怀䩤武陟入河。疑转写错误。非也。古水道与唐时不同耳。山海经水经举涅谒戾山、班许举榖远羊头山者、羊头卽谒戾也。戴先生曰。山在今武乡县西百二十里。西北接祁县平遥县。西南接沁源县。一名麓台山。迆逦而西爲绵山。其北爲介休县。西爲灵石县。皆谒戾山也。今沁水出沁州沁源县西北百里之绵山东谷。西南流经平阳府岳阳县东。又折而东南经泽州府沁水县东。又南经阳城县东而入河南怀庆府畍。历济源县东北。又南经府城北。又东南经武陟县东、修武县西而入于河。与唐时入河处同。从水。心声。七鸩切。七部。经典释文引郭朴三苍解诂曰。音狗吣之吣。吣今譌作沁。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鸩切,音鈊。水名。【说文】水出上党羊头山。【水经】沁水出上党沮县谒戾山,南过穀远县,东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注】卽洎水。【郡县释名】沁河源出沁源县,有二,一自县西北绵山东谷南流,一自县东北马圈沟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黄河。

又州名。【广韵】本汉穀远县,后魏置沁源县,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广舆记】沁源县属沁州,沁水县属泽州。

又【集韵】所锦切,音㾕。

又斯荏切,音襂。

又所禁切,音渗。义同。

又以物探水也。【韩愈诗】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注】北人以物探水爲沁。

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沁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qìn

  • 问:沁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沁字共7画,部首是:氵。

  • 问:沁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沁字是左右结构,沁的笔画顺序:点、点、提、点、斜钩、点、点。

沁,读作qìn,有4个基本字义:1.渗入;浸润:~润。~人心脾。~凉。2.汲水:“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3.头向下垂:~着头;4.纳入水中。(来源:百度百科)